經過了噸鋼利潤買不起一瓶可樂的2013年,眼瞅著“噸鋼利潤買不起冰棍兒”的2014年就要走到盡頭,可鋼鐵行業仍然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面對鋼鐵寒冬,鋼鐵企業紛紛自救,河南地區的鋼鐵企業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打起了“剪子菜刀”的主意。
消息
刀剪行業“一鋼難求”
永通特鋼兜售刀剪專用鋼
12月27日,在鞏義賓館內,一場關于刀剪行業的經驗交流會正在舉行,包括刀剪行業領頭羊“張小泉”、“王麻子”等品牌企業紛紛到場。
據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畢智濤介紹,永通特鋼開始涉足刀具專用鋼的生產,有望為刀剪企業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資料顯示,永通特鋼是香港上市企業中國鎳資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現年產特鋼50萬噸。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不過對于目前刀剪行業內的企業來說,國內刀剪品牌之所以同國外品牌價格差距巨大,面臨的一個突出難題就是“刀刃易找,好鋼難尋”。
據國內刀剪行業龍頭企業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成紅介紹,同國外雙立人等品牌刀具相比,國內刀剪企業最主要的差別是原材料。“目前我們代工的德國雙立人刀具,所用的原材料幾乎全部是國外鋼材。國內刀具用鋼的價格每噸1萬元左右,而進口鋼材的價格每噸30萬元左右。”
鋼鐵企業進軍刀具用鋼,有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就是,生產的鋼材在質量上是否能與國外刀具用鋼相媲美。“從技術上來講,永通特鋼目前已解決這個問題。”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董事宋文州表示。
鏈接
從賣菜到做電商,鋼企自救各顯神通
拿國內非鋼產業最為著名的武鋼集團來說,不管是賣菜、生產汽水還是建立家政服務中心,這些非鋼產業當初都曾被公眾質疑為“不務正業”,但在鋼鐵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的背景下,第三產業對武鋼的利潤貢獻率已超過50%。武鋼發展非鋼產業自救,沙鋼集團則在期貨市場嶄露頭角。除了發展第三產業、玩期貨之外,鋼鐵電子商務于2013年悄然興起。
面對鋼鐵寒冬,鋼鐵企業紛紛自救,河南地區的鋼鐵企業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打起了“剪子菜刀”的主意。
消息
刀剪行業“一鋼難求”
永通特鋼兜售刀剪專用鋼
12月27日,在鞏義賓館內,一場關于刀剪行業的經驗交流會正在舉行,包括刀剪行業領頭羊“張小泉”、“王麻子”等品牌企業紛紛到場。
據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畢智濤介紹,永通特鋼開始涉足刀具專用鋼的生產,有望為刀剪企業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資料顯示,永通特鋼是香港上市企業中國鎳資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現年產特鋼50萬噸。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不過對于目前刀剪行業內的企業來說,國內刀剪品牌之所以同國外品牌價格差距巨大,面臨的一個突出難題就是“刀刃易找,好鋼難尋”。
據國內刀剪行業龍頭企業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成紅介紹,同國外雙立人等品牌刀具相比,國內刀剪企業最主要的差別是原材料。“目前我們代工的德國雙立人刀具,所用的原材料幾乎全部是國外鋼材。國內刀具用鋼的價格每噸1萬元左右,而進口鋼材的價格每噸30萬元左右。”
鋼鐵企業進軍刀具用鋼,有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就是,生產的鋼材在質量上是否能與國外刀具用鋼相媲美。“從技術上來講,永通特鋼目前已解決這個問題。”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董事宋文州表示。
鏈接
從賣菜到做電商,鋼企自救各顯神通
拿國內非鋼產業最為著名的武鋼集團來說,不管是賣菜、生產汽水還是建立家政服務中心,這些非鋼產業當初都曾被公眾質疑為“不務正業”,但在鋼鐵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的背景下,第三產業對武鋼的利潤貢獻率已超過50%。武鋼發展非鋼產業自救,沙鋼集團則在期貨市場嶄露頭角。除了發展第三產業、玩期貨之外,鋼鐵電子商務于2013年悄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