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日前上線的“歐冶云商”也表明了以寶鋼為代表的鋼鐵企業已開始布局“互聯網+”。
事實上,近幾年,無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還是電子商務,還是智能制造,都表明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對互聯網已不再陌生。
但怎樣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顛覆傳統工業的生產銷售模式,推動轉型升級,眾多企業的實踐仍帶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成分。在這種情況下,在“互聯網+”的方向、目標、途徑等方面尋求共識已經越來越重要。為此,《中國冶金報》特開設“鋼鐵起步互聯網+”系列報道,和讀者分享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實踐和經驗,為鋼鐵行業的“互聯網+”轉型提供參考。
“我們的電商銷售平臺自去年12月份上線以來,不到半年時間,產品銷售由過去的十幾家代理商發展到現在的上千戶上線終端商,網上銷售量已接近100萬噸,最高日銷售量達到15000噸以上。按每噸減少20元中間環節費用計算,直接為公司減少銷售費用2000萬元。”近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在山西立恒鋼鐵采訪時,公司總經理張天福高興地說。
山西立恒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煉鐵、煉鋼、軋鋼、焦化、煤氣發電、余熱發電、水渣微粉、污水處理、鐵路發運、國際貿易、現代農業開發為一體的股份制鋼鐵聯合生產企業。在“互聯網+”的浪潮中,這家傳統的鋼鐵企業為什么要建立電商銷售平臺?怎么“觸電”,如何“上網”,效果怎樣?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冶金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遲上不如早上”
“電商必將顛覆傳統的銷售模式,遲上不如早上,當張天福總經理提出上電商交易平臺時,我們決策層的意見高度一致。”采訪中,立恒鋼鐵的董事長鄭家平說。
過去,立恒鋼鐵的鋼材銷售和大多數鋼鐵企業一樣,采用的是代理商銷售模式,加上設在幾個重點用戶的直供點,也就是20多個。既有回款不暢、終端用戶信息反饋慢的弊端,又有銷售費用不斷擠占利潤空間的短板。
“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以來,立恒的決策層就開始考慮:作為一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不能走“電商+鋼鐵”之路,而是要反過來,走“鋼鐵+電商”之路。就是說,鋼鐵企業發展電商,不能僅僅把自己的產品掛在某一電商網站銷售,而是要和適合自己企業特點的電商合作,建立適應鋼鐵企業需求的電子交易平臺,打造適應鋼鐵企業進行電子交易的新模式。
但是,上什么樣的平臺,怎么上,還需要多方考察和研究。于是,立恒請來專業人士,結合自身情況獲取建議后,又分赴國內做得比較好的幾家目標電商考察,反復比較后,選擇了一家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電商平臺開展深度合作。
“飛到終端用戶手中”
鋼鐵企業原燃料的“進”和鋼材產品的“出”都是大宗的,鋼鐵企業要建立電子交易平臺,推行電子交易模式,直接用戶會以幾何級數倍增,產品銷售的半徑會逐步擴大。而如何讓鋼鐵產品像快遞那樣及時送到用戶手中,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運輸隊伍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機遇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早在去年初,立恒鋼鐵就和晉南6家鋼鐵企業聯合組建了晉南鋼鐵貿易公司,嘗試統一采購原燃材料,統一銷售鋼鐵產品,統一組織物流隊伍。在“鋼鐵+電商”的思路引導下,他們在上馬電子商務平臺的同時,整合多方面的物流隊伍,聯合成立“恒帥源物流公司”并上線,成為電子交易平臺中為直接用戶提供快捷物流運送的主要力量。
2014年12月7日,新組建的“黃河金三角工業品交易中心”暨恒帥源現代物流公司正式上線運營,集電商交易、物流配送于一體,通過采用透明的定價機制和統一的銷售政策,實現了產品銷售和終端客戶的對接。客戶只須在電商平臺進行注冊,足不出戶即可在網上對所需資源進行下單選購,然后通過恒帥源物流公司安排車輛提貨,可大大減少銷售環節的人工操作流程,降低供需雙方的人力成本。同時,由于交易過程都在網絡上進行,統一的價格和銷售政策,做到了陽光銷售,杜絕了交易過程中的灰色環節。
“鋼鐵+電商”的銷售模式,實現了鋼鐵企業、終端用戶、物流隊伍的多贏,很快吸引了終端用戶的眼球。立恒鋼鐵的相關人員對此感受頗深:“如今,不僅立恒鋼鐵和晉南鋼鐵貿易集團的6家鋼鐵企業在用這個平臺,山西省內和鄰省的其他鋼鐵企業和鋼貿商也開始加盟。”同時,他們還在思考,“鋼鐵+電商”應該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前景。如,原燃料供應商怎樣加盟這個平臺?鋼鐵企業所需的備品、備件是否也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組建“淘寶網”?這樣的平臺如何與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合作,建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命運共同體,應對危機,抓搶機遇……
去年12月初至今,該平臺已經有上千家終端用戶注冊上線,網上鋼材交易量已達98萬噸,平均日交易量已超過8000噸;通過恒帥源物流公司運送的鋼鐵產品已達數十萬噸。如今,這些數字還在快速攀升。
立恒鋼鐵的相關人員喜氣盈盈地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說:“如今,我們的鋼材就像長了翅膀一樣,一下子就能飛到終端用戶手中。”
事實上,近幾年,無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還是電子商務,還是智能制造,都表明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對互聯網已不再陌生。
但怎樣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顛覆傳統工業的生產銷售模式,推動轉型升級,眾多企業的實踐仍帶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成分。在這種情況下,在“互聯網+”的方向、目標、途徑等方面尋求共識已經越來越重要。為此,《中國冶金報》特開設“鋼鐵起步互聯網+”系列報道,和讀者分享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實踐和經驗,為鋼鐵行業的“互聯網+”轉型提供參考。
“我們的電商銷售平臺自去年12月份上線以來,不到半年時間,產品銷售由過去的十幾家代理商發展到現在的上千戶上線終端商,網上銷售量已接近100萬噸,最高日銷售量達到15000噸以上。按每噸減少20元中間環節費用計算,直接為公司減少銷售費用2000萬元。”近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在山西立恒鋼鐵采訪時,公司總經理張天福高興地說。
山西立恒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煉鐵、煉鋼、軋鋼、焦化、煤氣發電、余熱發電、水渣微粉、污水處理、鐵路發運、國際貿易、現代農業開發為一體的股份制鋼鐵聯合生產企業。在“互聯網+”的浪潮中,這家傳統的鋼鐵企業為什么要建立電商銷售平臺?怎么“觸電”,如何“上網”,效果怎樣?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冶金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遲上不如早上”
“電商必將顛覆傳統的銷售模式,遲上不如早上,當張天福總經理提出上電商交易平臺時,我們決策層的意見高度一致。”采訪中,立恒鋼鐵的董事長鄭家平說。
過去,立恒鋼鐵的鋼材銷售和大多數鋼鐵企業一樣,采用的是代理商銷售模式,加上設在幾個重點用戶的直供點,也就是20多個。既有回款不暢、終端用戶信息反饋慢的弊端,又有銷售費用不斷擠占利潤空間的短板。
“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以來,立恒的決策層就開始考慮:作為一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不能走“電商+鋼鐵”之路,而是要反過來,走“鋼鐵+電商”之路。就是說,鋼鐵企業發展電商,不能僅僅把自己的產品掛在某一電商網站銷售,而是要和適合自己企業特點的電商合作,建立適應鋼鐵企業需求的電子交易平臺,打造適應鋼鐵企業進行電子交易的新模式。
但是,上什么樣的平臺,怎么上,還需要多方考察和研究。于是,立恒請來專業人士,結合自身情況獲取建議后,又分赴國內做得比較好的幾家目標電商考察,反復比較后,選擇了一家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電商平臺開展深度合作。
“飛到終端用戶手中”
鋼鐵企業原燃料的“進”和鋼材產品的“出”都是大宗的,鋼鐵企業要建立電子交易平臺,推行電子交易模式,直接用戶會以幾何級數倍增,產品銷售的半徑會逐步擴大。而如何讓鋼鐵產品像快遞那樣及時送到用戶手中,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運輸隊伍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機遇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早在去年初,立恒鋼鐵就和晉南6家鋼鐵企業聯合組建了晉南鋼鐵貿易公司,嘗試統一采購原燃材料,統一銷售鋼鐵產品,統一組織物流隊伍。在“鋼鐵+電商”的思路引導下,他們在上馬電子商務平臺的同時,整合多方面的物流隊伍,聯合成立“恒帥源物流公司”并上線,成為電子交易平臺中為直接用戶提供快捷物流運送的主要力量。
2014年12月7日,新組建的“黃河金三角工業品交易中心”暨恒帥源現代物流公司正式上線運營,集電商交易、物流配送于一體,通過采用透明的定價機制和統一的銷售政策,實現了產品銷售和終端客戶的對接。客戶只須在電商平臺進行注冊,足不出戶即可在網上對所需資源進行下單選購,然后通過恒帥源物流公司安排車輛提貨,可大大減少銷售環節的人工操作流程,降低供需雙方的人力成本。同時,由于交易過程都在網絡上進行,統一的價格和銷售政策,做到了陽光銷售,杜絕了交易過程中的灰色環節。
“鋼鐵+電商”的銷售模式,實現了鋼鐵企業、終端用戶、物流隊伍的多贏,很快吸引了終端用戶的眼球。立恒鋼鐵的相關人員對此感受頗深:“如今,不僅立恒鋼鐵和晉南鋼鐵貿易集團的6家鋼鐵企業在用這個平臺,山西省內和鄰省的其他鋼鐵企業和鋼貿商也開始加盟。”同時,他們還在思考,“鋼鐵+電商”應該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前景。如,原燃料供應商怎樣加盟這個平臺?鋼鐵企業所需的備品、備件是否也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組建“淘寶網”?這樣的平臺如何與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合作,建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命運共同體,應對危機,抓搶機遇……
去年12月初至今,該平臺已經有上千家終端用戶注冊上線,網上鋼材交易量已達98萬噸,平均日交易量已超過8000噸;通過恒帥源物流公司運送的鋼鐵產品已達數十萬噸。如今,這些數字還在快速攀升。
立恒鋼鐵的相關人員喜氣盈盈地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說:“如今,我們的鋼材就像長了翅膀一樣,一下子就能飛到終端用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