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物流供應鏈專家黃剛解讀:
未來商業將是C2B模式主導供應鏈,渠道的庫存會大量減少,更多物流園區將變成快速的運轉中心,快物流將成為主流趨勢,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商業價值...未來電商趨勢社交電商全面發力,農特微商新商業趨勢全面爆發。
黃剛先生特別強調2015年中國物流投資六大要點資本將非常關注:
①物流運力平臺;
②最后一公里與O2O;
③云倉平臺;
④城市共同配送;
⑤多溫層冷鏈物流;
⑥物流園區公路港樞紐。
以下為演講實錄:
Edward Xu:黃總您好,謝謝您來參加我們的中國峰會,現在我們看到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但是很多在電子商務里邊有物流跨界經營的趨勢,我想聽聽您對這個觀點是怎么看的。
黃剛:中國電商發展的十幾年的發展核心其實是推動了物流的發展,那么其實電商所有的商業核心都是由供應鏈來推動的,供應鏈則靠的是物流。在中國過去十年的電商發展驅動了整個物流的變革,反過來物流這個角度來看也成為電商發展的短板。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現在很多的訂單執行不能夠達到客戶的要求。同時,我們說的最后一公里干支線的時效及可視化都是一些問題。所以說,“商業驅動物流,物流被動發展”這一個格局,慢慢的朝前面走了過后,反之從企業、電商的角度來說,他們需要這個的核心價值對他們自己企業內合。
不管我們看到阿里巴巴上市也好、京東上市也好,他們對華爾街投資商講的都是物流和供應鏈的核心價值。因為所有的商業都是以物流和供應鏈為核心,不管是沃爾瑪或是7-11他們的核心還是以供應鏈為驅動,而且現在朝大數據驅動演變,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物流發展過程中是由電商驅動的。驅動的過程當中,我們從原來的粗放式的發展到慢慢的精細化的運營。我們說準時達、限時達的物流體系正逐步呈現。反而我們可以驅動國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正在學中國這種如何建立這樣快速的物流體系。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在全球來說是非常低的。這就是說在人口這么大的一個現狀下,把它轉化成一個快速物流的支撐體系,這是中國物流和電商物流面臨的一個現狀。
而至于電商企業為什么會做物流,其實我們從電商的核心里面來說他有自己的平臺、用戶、流量的價值,所有的用戶這里產生的訂單它是n個0!物流就相當于前面的1,如果前面的1沒有呈現出來,或者說倒了的話,那么所有訂單執行不了,全部都是0。
Edward Xu:謝謝黃總,那么我們看到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現在的跨界經營,那么您覺得未來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對我們的物流有什么機遇和挑戰!未來的行業趨勢將是什么樣的。
黃剛: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過去這半年中討論了很多,確實大家看到2015年我們的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是很大的推動。那么未來的趨勢是我們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的,因為物流是服務與商業的,所有的商業來看原來是B2C的電商,慢慢朝O2O和C2B在走。包括我們說基于社交電商,包括微商以及在國內正在啟動的農特微商都是一個大的趨勢。那么這個趨勢會推動大量的瑣碎的訂單,從個體的需求之中驅動基地或工廠的快速物流的支撐。那么這就需要一個扁平化的、高速的、快捷的物流體系的支撐。我們說從工廠或基地從這一環節倒節點的核心城市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的快速物流的通道。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已經實現了24小時達、半日達,這些都是發展的趨勢。
對于未來我們說基于倉配是每個城市發展的核心,骨干網絡是多溫層、快速的物流網絡,而不是單獨的一個整車物流。這十年中國物流的發展受電子商務的驅動越來越快的,我覺得對未來還有在倉儲這一塊,我還有一點——基于存貨型的倉儲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則是運轉樞紐——快速的運轉樞紐,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也好或者從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這一個大的趨勢。
如果說真的從資本或者投資角度應該去看我們整個下一個商業對物流的需求是什么樣的。所以說我覺得快物流體系、扁平化的供應鏈包括云倉的建設和快速末端的最后一公里的支撐,因為末端最后一公里不僅僅是物流,他集聚了用戶大量的需求信息。我們說商業的核心不僅僅是你要他現在買東西,而要管道他未來的需求,這才是抓住大數據的價值!所以說對中國未來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核心,如果誰失去了最后一公里,他失去了所有用戶的體驗,也就失去了整個用戶沉淀的大數據需求,需求驅動整個供應鏈。這就是說未來的趨勢可能是以最后一公里、快物流以及扁平化的供應鏈為主流的趨勢。
未來商業將是C2B模式主導供應鏈,渠道的庫存會大量減少,更多物流園區將變成快速的運轉中心,快物流將成為主流趨勢,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商業價值...未來電商趨勢社交電商全面發力,農特微商新商業趨勢全面爆發。
黃剛先生特別強調2015年中國物流投資六大要點資本將非常關注:
①物流運力平臺;
②最后一公里與O2O;
③云倉平臺;
④城市共同配送;
⑤多溫層冷鏈物流;
⑥物流園區公路港樞紐。
以下為演講實錄:
Edward Xu:黃總您好,謝謝您來參加我們的中國峰會,現在我們看到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但是很多在電子商務里邊有物流跨界經營的趨勢,我想聽聽您對這個觀點是怎么看的。
黃剛:中國電商發展的十幾年的發展核心其實是推動了物流的發展,那么其實電商所有的商業核心都是由供應鏈來推動的,供應鏈則靠的是物流。在中國過去十年的電商發展驅動了整個物流的變革,反過來物流這個角度來看也成為電商發展的短板。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現在很多的訂單執行不能夠達到客戶的要求。同時,我們說的最后一公里干支線的時效及可視化都是一些問題。所以說,“商業驅動物流,物流被動發展”這一個格局,慢慢的朝前面走了過后,反之從企業、電商的角度來說,他們需要這個的核心價值對他們自己企業內合。
不管我們看到阿里巴巴上市也好、京東上市也好,他們對華爾街投資商講的都是物流和供應鏈的核心價值。因為所有的商業都是以物流和供應鏈為核心,不管是沃爾瑪或是7-11他們的核心還是以供應鏈為驅動,而且現在朝大數據驅動演變,這是一個發展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物流發展過程中是由電商驅動的。驅動的過程當中,我們從原來的粗放式的發展到慢慢的精細化的運營。我們說準時達、限時達的物流體系正逐步呈現。反而我們可以驅動國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正在學中國這種如何建立這樣快速的物流體系。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在全球來說是非常低的。這就是說在人口這么大的一個現狀下,把它轉化成一個快速物流的支撐體系,這是中國物流和電商物流面臨的一個現狀。
而至于電商企業為什么會做物流,其實我們從電商的核心里面來說他有自己的平臺、用戶、流量的價值,所有的用戶這里產生的訂單它是n個0!物流就相當于前面的1,如果前面的1沒有呈現出來,或者說倒了的話,那么所有訂單執行不了,全部都是0。
Edward Xu:謝謝黃總,那么我們看到中國電商的高速發展,現在的跨界經營,那么您覺得未來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對我們的物流有什么機遇和挑戰!未來的行業趨勢將是什么樣的。
黃剛: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過去這半年中討論了很多,確實大家看到2015年我們的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是很大的推動。那么未來的趨勢是我們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的,因為物流是服務與商業的,所有的商業來看原來是B2C的電商,慢慢朝O2O和C2B在走。包括我們說基于社交電商,包括微商以及在國內正在啟動的農特微商都是一個大的趨勢。那么這個趨勢會推動大量的瑣碎的訂單,從個體的需求之中驅動基地或工廠的快速物流的支撐。那么這就需要一個扁平化的、高速的、快捷的物流體系的支撐。我們說從工廠或基地從這一環節倒節點的核心城市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的快速物流的通道。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已經實現了24小時達、半日達,這些都是發展的趨勢。
對于未來我們說基于倉配是每個城市發展的核心,骨干網絡是多溫層、快速的物流網絡,而不是單獨的一個整車物流。這十年中國物流的發展受電子商務的驅動越來越快的,我覺得對未來還有在倉儲這一塊,我還有一點——基于存貨型的倉儲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則是運轉樞紐——快速的運轉樞紐,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也好或者從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這一個大的趨勢。
如果說真的從資本或者投資角度應該去看我們整個下一個商業對物流的需求是什么樣的。所以說我覺得快物流體系、扁平化的供應鏈包括云倉的建設和快速末端的最后一公里的支撐,因為末端最后一公里不僅僅是物流,他集聚了用戶大量的需求信息。我們說商業的核心不僅僅是你要他現在買東西,而要管道他未來的需求,這才是抓住大數據的價值!所以說對中國未來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核心,如果誰失去了最后一公里,他失去了所有用戶的體驗,也就失去了整個用戶沉淀的大數據需求,需求驅動整個供應鏈。這就是說未來的趨勢可能是以最后一公里、快物流以及扁平化的供應鏈為主流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