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資源大省和東北地區的工業已經開始放慢,盡管這些地區不斷地加快改革的步伐,也不斷地加大投資,但工業下行仍未得到完全遏制。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根本問題在于產業結構調整還沒有完成。
而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分析,工業增速相對穩定的省份,其最大的特點是工業產業的多元化,且擁有相當多與居民消費聯系緊密的產業。
地方工業放慢主因:優勢產業不優
根據數據,5月規上工業增速為負的省(市、自治區)包括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除北京由于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而導致工業下降以外,其他地區出現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仍為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完成。
從累計數據來看,去年全年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5.1%、3%、4.8%、6.6%、2.9%,今年前5個月上述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4.5%、-3.3%、-6.1%、3.1%、-0.3%。這其中,山西、遼寧今年以來的累計數據均為負數。其他持續放慢的還有陜西、湖北、湖南等地。
如果從單月數字看,北京、吉林、黑龍江、湖南、四川等地持續放慢。其中黑龍江、遼寧、山西三地5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全國排在后三位。需要注意的是,湖南自今年三月以來,規上工業增速持續走低。
雖然北京、上海、海南三地工業增速排名也靠后,但服務業比重大,工業并非經濟的主要動力,比如京滬服務業比重分別在75%、65%左右,海南比重也在50%以上。另外,京滬面臨一些制造業繼續搬遷出城區,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壓力,工業增速放慢,為正常情況。
但其他地區工業放慢則有更為深刻的原因。例如河北,盡管北京多個汽車廠搬遷至河北,且已投產,但河北最主要的產業——鋼鐵產量增速并不可觀。1-5月河北鋼材產量為1.03億噸,和去年同期的0.98億噸相比僅增長5%左右。
河北鋼鐵產量全國第一,其鋼材是全國第二名江蘇產量的2倍。鋼鐵產量的下行,導致整個工業下行,這是其產業偏重于鋼鐵的原因。而黑龍江則是偏重于石化,今年1-5月黑龍江產原油1611.32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675.66萬噸,減少了60多萬噸。類似的山東、天津等原油產量也在下降,但由于黑龍江石油比重最大,對工業影響也更大,而未來多年因為大慶油田逐步枯竭的原因,其持續減產將成為趨勢。
除此之外,吉林的汽車,遼寧的機床,山西的煤炭,分別作為該省工業產業中重要代表,今年以來也呈現了減產情況,比如今年前4個月山西累計生產原煤2.78億噸,同比下降4.5%。而1-4月遼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3.47萬臺,比去年同期的3.69萬臺有所下降。吉林汽車產量則是,今年前4月達到79.43萬輛,比去年的85.25萬輛減少了6萬輛。
工業多元化省份增速穩定
上述地區主打產業增速的下降其實是全國普遍的現象,例如江蘇、山東的鋼鐵業也未見大的增產,而河北、廣東、重慶等地的汽車業也面臨著與吉林一樣的放緩壓力。
而多個地區工業增速相對穩定的核心原因是其工業產業的多元化,而且這些省份擁有相當多與居民消費聯系緊密的輕工業產品。
以廣東和吉林為例,廣東今年1-4月汽車產量為65.54萬輛,低于去年同期的67.73萬輛。這與吉林的情況類似,但廣東3月規上增速為5.4%,4、5月分別為7%、7.5%,這源于廣東其他產業的發力。
比如今年1-4月,廣東生產的電冰箱產量與去年持平,而彩電、手機產量與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冰柜、空調、筆記本、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1-4月廣東筆記本產量為792萬臺,比去年同期的664萬臺有所增加;移動通信技術基站設備今年1-4月產量為8647.27萬信道,高于去年同期的8177.74萬信道。冰柜產量為116萬臺,比去年同期的106萬臺要高。
與廣東類似的很多地區,比如重慶、浙江、安徽等地的工業增速放緩不大,在于工業更加多元化,同樣是輕工業產品,也顯得范圍更廣。
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沒有永恒的快速增長行業,一個省一個主打產品不能保持增長的持續性。即使是現在看來的新興產業、或者快消領域,也不能一直增產。
以重慶的筆記本電腦和轎車為例,1-5月重慶筆記本計算機產量2097.62萬臺,下降8.1%;打印機609.56萬臺,下降9.1%,而轎車產量為47.40萬輛,下降3.1%。
但是重慶的373種產品中有253種產品同比增長。其中,鋼材563.48萬噸,增長14.7%;鋁材64.58萬噸,增長45.5%;水泥2641.51萬噸,增長6.2%;汽車129.12萬輛,增長22.5%,摩托車334.94萬輛,增長4.6%。
鋼材在很多資源大省屬于減產狀態。比如廣東、新疆、吉林、遼寧2015年前5月產量分別為1190.7萬噸、396.2萬噸、486.4萬噸、2786.2萬噸,分別比去年同期的1312.1萬噸、532.1萬噸、574.9萬噸、2885.9萬噸有所下降。但是江蘇、重慶仍在增產。這說明,各個省由于產品不同,仍存有差異。
而很多省份,即便不能做到在輕工業領域多元,但在一個領域有突破,也可維持其工業增速。比如安徽,今年1-4月安徽家用洗衣機產量為57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18.75%。而安徽省今年3、4、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7%、7.9%、8.8%,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統計,目前東北地區的工資水平偏低,比如吉林2014年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是26140元,比西北、西南地區年少五六千元,甚至1萬元,這表明加工制造業在東北地區發展具有勞動成本低的優勢,關鍵的問題在于是否可以完成產業輕型化的調整。
目前東北一些產業,比如吉林的軌道交通制造業,黑龍江的機器人產業,盡管發展很快,但是仍太有限,未來一些資源大省和重化工領域,仍需要全面拓展多元化的制造業,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