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對個人短期來講,現金為王美元為王。”
“希臘局勢和中國股市的利空因素導致全球市場在周二遭遇重創。除了非美貨幣集體走弱之外,黃金也未能受益于避險情緒而走高,反而刷新多個月新低。美元成為隔夜唯一贏家。”easy-forex易信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岸人民幣匯率收升,離岸人民幣匯率由跌轉漲,央行[微博]維穩意圖強烈。截至發稿,美元指數為96.75,周二最高升至97.24;美元/人民幣為6.2089;美元/加元升至逾三個月新高至1.274;英鎊/美元下挫0.088%至1.5371;澳元/美元進一步擴大跌幅,刷新六年低位0.7414;此前奔著與美元平價而去的歐元小幅收漲,歐元/美元為1.1026。
美元指數或再度面臨100點關口
在當前環境下,美元指數或再度面臨100點關口考驗。
孫宇表示:“不過從近期走勢來看,主動性美元買盤并不明顯,并且美國數據也是良萎不齊,因此如果投資者信心穩定的話,美元走勢料將還有反復。”
技術走勢上,孫宇指出,美元指數周二沖高回落,出現了類似射擊之星的行情,不過上破近期高位還是使得空單在97附近止損。在96支撐有效的情況下,短期多頭處于優勢地位,上方更強阻力依然見于98水平。趨勢線角度來看,多頭如果收盤失守96水平的話,市場料將出現進一步的下挫。
不過,近期高盛的匯率預測似乎增強了人們對美元繼續走強的信心。“我們繼續認為,若日益升級的希臘局勢蔓延到其他外圍資產導致歐洲央行(ECB)加快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那么希臘局勢將會是歐元與美元走向平價的催化劑。”高盛指出,在一年之內,歐元/美元將跌至0.9500。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也利好美國。美國亞特蘭大聯儲GDPNOW研究模型顯示,美國二季度經濟處于增長2.3%的正軌之上,此前料增2.2%。
央行維穩人民幣意圖強烈
盡管在連續不斷的“救市”措施下,股市仍然“不留情面”,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逆中間價收創逾兩月新低,收于6.21,離岸人民幣更是大幅下挫,不過就周三的走勢而言,央行維穩人民幣的意圖仍然顯著。
7月8日上午,央行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175,小幅貶值,并沒有受到昨日離岸匯率大幅下跌影響。而中間價的設定也是觀測央行意圖的極佳指標。
截至收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微升至6.2089,依然堅守6.21元關口支撐,加之套利盤境外結匯帶動,離岸人民幣亦由跌轉漲。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微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離岸人民幣此前已經出現貶值勢頭,但預料不會影響在岸匯率,央行對在岸匯率的管控能力無須擔心,在岸即期匯率仍將保持穩定,股匯雙殺的局面不會出現。”
針對市場震蕩對于外匯的影響,管清友表示,“我們希望危機控制在券商系統內。中性情景是希望切斷強制平倉的鏈條,防止危機向銀行和實體經濟蔓延。同時要注意港股和人民幣匯率做空的風向,昨晚大宗商品的走勢也開始值得關注。”
和年初一樣,管清友也仍然認為宏觀政策會是從供給側調整到需求側擴張的趨勢。
劉東亮也認為,“離在岸即期、遠期價差拉寬,跨境機會重現,離岸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持續至境內股市企穩之時。”
中概股崩潰
暴跌的陰影持續籠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其中周二中概股盤中跌幅創至少四年之最。
截至周二收盤,窩窩團[微博]重跌23.97%,當當網[微博]下跌13.10%,聚美優品下跌12.20%,上石化下挫11.64%,中國鋁業下跌9.24%等。87只成分股絕大部分下跌,跌幅超過或接近10%的逾20只,占比超20%。
周三中概股開盤繼續暴跌,截至目前12只個股跌幅超過10%。其中正興集團跌19.80%,上海石化跌16.94%,麥考林跌14.47%,窩窩團跌12.97%。大型中概股中,百度[微博]跌2.52%,網易跌0.71%,阿里巴巴[微博]跌1.94%,京東跌0.72%。
分析人士指出,中概股的暴跌主要是來自中國A股連續下跌所帶來的壓力導致,再加上希臘危機所導致的全球恐慌加劇,短期走勢或不容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市場波動加劇、全球經濟復蘇仍不充分的背景下,以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運行為目標之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再度發聲向美聯儲施壓。
IMF總裁拉加德[微博](ChristineLagarde[微博])在北京日間7月8日凌晨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因為美聯儲加息引發的美元大幅走強)被嚴重拖累,美聯儲應該在看到工資與價格上漲的明確信號之后再采取行動,而目前這兩個因素都很“溫和”。
IMF美國首席特使耐吉爾-喬克(NigelChalk)表示:“我們認為美聯儲仍有等待的空間。”他指出,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遠低于美聯儲的2%的年率目標。按照個人消費開支(PCE)價格指數計算,美國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年率僅為0.2%。
大宗商品全線跌停
除了匯市震蕩,國內商品市場周三也掀起跌停潮。昨日亞洲交易時段,瀝青、鐵礦石、橡膠、滬銀、滬鎳等商品的主力合約跌停,滬銅、螺紋鋼主力合約觸及5%跌停線。
其中,鐵礦石價格已經連續數個交易大幅下跌,跌幅最為明顯,也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最長下跌周期。
格林大華期貨分析認為,一方面,鐵礦石供應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下游鋼鐵需求則出現萎縮。作為鐵礦石的直接下游產品——生鐵單月產量連續數月同比下滑,顯示出鋼鐵行業對于鐵礦石的需求出現放緩趨勢。
方正中期期貨預計,鐵礦石或延續承壓調整防范恐慌性下跌風險加大。
根據廣發證券的統計,商品價格,特別是工業品與股票市場走勢往往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股市漲跌與國民經濟具有較強相關性,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重新分配效應也在一定程度導致商品消費需求的擴大。反之,當股市進入中長期下行趨勢,大宗商品價格往往也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