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今年2月份臨沂環保問題被約談而引發的“環保風暴”,隨之帶來的是57家企業被關停,412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27人因央視曝光被追究責任,其中縣級領導4人,科級15人。臨沂環保問題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可謂是空前的,新環保法下逼迫產業轉型升級的“發令槍”。
臨沂環保整改事件中涉及到不銹鋼企業主要為盛陽集團及金海匯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盛陽集團由于4#焦爐未經環評審批,煤場無覆蓋噴淋措施,揚塵嚴重,在線設施無日常運行維護,在線數據顯示SO2、NOX和煙塵濃度長期超標而被停產整改,整改后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20毫克每立方米左右,企業已于6月下旬成功復產。臨沂金海匯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此前并沒有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按時整改到位,于3月4日被強制要求停產,企業通過對除塵設施進行改造后于近日恢復試生產。
隨著金海匯不銹鋼項目的復產,將逐漸地輻射華東乃至華北的300系窄帶市場,以一體化的工藝來填補產品的地區缺失,如果能較好地磨合工藝、控制成本、發揮靠近市場、臨港優勢,不失為產業的一支勁旅。
臨沂金海匯不銹鋼項目設計產能為50萬噸,利用RKEF一體化工藝生產300系不銹鋼。其股權結構為臨沂科瑞泰鋼管有限公司持股80%,山東立晨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5%,自然人持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