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煤炭行業風向標的神華在今年7月份公布了8月份的動力煤銷售方案,絕大部分的煤種價格都有所下調。
然而,盡管神華在7月底公布的8月份銷售方案才過去幾天,或許是在缺乏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神華再次作出降價的措施。
據媒體報道稱,神華在8月份的價格基礎上加大了優惠空間,對神混2、神混5000、神混3及石炭2做出了合計裝船超過4萬噸減10元/噸的量大優惠補充政策,執行日期為8月份全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龍頭老大,神華在今年5月份就開始限產,7、8月份又通過降價等手段來扭轉不利局面。
事實上,不僅僅只有神華陷入“僵局”,據記者了解,目前,整個煤炭市場“遍野哀鴻”,十分慘淡。
供需兩端皆疲軟
據中信建投的數據顯示,1-6月份,五大煤炭集團(焦煤集團,大同煤礦集團,晉城煤礦集團,潞安集團,陽泉煤業集團)利潤較去年同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67%。
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山西省煤炭行業虧損超過40億元,連續12個月全行業虧損。上半年山西省原煤產量4.63億噸,同比下降3.2%。而煤炭企業庫存達到4700萬噸,比年初增長35%,占到近半數的全國庫存。不僅如此,像中煤能源、中國神華這樣的大型煤企,利潤也大大地下降了。
另據資料顯示,中煤能源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8億元-12億元。而神華集團,2015年上半年實現煤炭銷售量177.8百萬噸,同比下降24.2%。
優品財富研究員余雪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6月,全國規模以上的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僅為2012年同期的10.5%,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到70%以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煤礦實施聯合懲戒的通知》,對存在違法違規建設生產行為的煤礦實施聯合懲戒。其中違法、違規生產包括未辦理相關核準審批手續的新建、改擴建煤礦;超能力生產的煤礦,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生產的煤礦。
不難看出,此次12部委聯手對煤炭行業發布的《通知》,其意是在抑制供給,為煤價提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監管層就開始關注煤炭動向以及業內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也出臺了很多支持煤炭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其成效卻收效甚微。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雖然今年的煤價下跌幅度較去年有所緩和,但目前還沒有出現有效反彈,煤炭價格長期處于低位并且持續在行業盈虧平衡點之下,導致煤炭企業的虧損面不斷擴大,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盡管國家頻頻出臺煤炭救市政策,地方煤氣也積極開展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但這些努力依然無法與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相抗衡。”宋智晨進一步表示。
有業內觀察者分析,從社會用電量低速增長,貨物發運量持續下降等情況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工業用電難言好轉。雖然近日多地高溫刷新了電廠發電負荷,但民用電量所占比重小,短暫的利好因素難以扭轉國內煤市長期低迷和供過于求的局面,三季度國內煤價仍舊承壓。
那么,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了煤企的困境?余雪飛認為,就宏觀方面而言,通縮預期下的需求下降是目前煤企的首要困境,量價齊跌的局面短期無法改善;同時煤炭電商、工業鏈金融等改進低于預期。
“市場的多重利空因素造成了煤企目前的困境。”宋智晨告訴記者,銷售企業對煤價回升信心不足導致出現降價促銷行為,市場惡性競爭不利于煤價提升。
有資料顯示,一些生產稀缺煤種的煤炭企業的銷售價格已經由繁盛時期的每噸2000多元,目前已下滑到漸入低谷的價格每噸500多元,價格下滑大約70%。在經歷了近半年的降價后,目前煤價已經降至自2009年以來新低,跌跌不休的價格使得越來越多的煤企陷入虧損,因而煤企生產積極性下降。
“煤電技術的改進保證火電企業的日耗量維持在較低水平。同時,新型清潔能源發電量的增加使煤炭市場消費需求不足。”宋智晨說。
國家和企業應雙管齊下
余雪飛認為,煤企的不景氣會使產能過剩更加嚴重,去產能過程會造成原有要素的閑置,勞動力要素無法補償會造成失業或薪酬下降,導致需求下降;資本要素無法補償會造成債務率相對上升,投資意愿下降、改革放緩。
在某種意義上,煤企的困境好似惡性循環。目前,煤炭行業這種不良影響更加促使煤企的改革提上新的日程。
事實上,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煤企自身而言,為了突破困境都在尋求改變,究竟如何改變更加有效,實際上,監管層也一直在總結和探索中。
宋智晨認為,要幫助企業走出目前的困境,國家應繼續保持政策扶持力度,企業也應積極尋求出路,可以說雙管齊下。
“一方面,煤炭電商在尋找客戶、拓展渠道和降低成本方面能給予煤炭企業支持,是煤企脫困的途徑之一;另一方面,煤電聯營與一體化發展能夠促進煤炭行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也是煤企脫困的思路之一。”宋智晨進一步介紹。
余雪飛則表示,國家在政策方面應該是限制產能和注重環保,另一方面還應加大煤企的兼并整合,提供有力的改革金融支持。對于煤炭企業自身來說,唯有改革一條路,但改革方向可以具有多樣化。應推進煤炭集團與電企深度合作、發展煤炭電商、發展煤化工、發展供應鏈金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隨著煤炭行業的不景氣,煤電聯營一直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記者了解到,煤電聯營之所以受到業內廣泛認可,一方面可以實現自產自銷,另一方面,一旦市場有波動,可以實現利益平衡,可以說,煤電聯營是煤企發揮業務的“穩定器”。
據了解,神華也一直尋求出路,在鐵路運輸等領域也一直在嘗試。在去年,神華在海外與PTADAROPOWER簽署諒解備忘錄,擬在印尼合建煤電聯營項目。
有業內觀察者認為,隨著神華的降價,未來煤炭行業或許會有一次降價潮出現。
宋智晨表示,神華等大型煤企挺價失敗,迫于銷售壓力開始促銷,這將帶動行業內其他煤企進行降價,新一輪的降價潮將會出現,加劇煤炭行業目前的困境。雖然神華采取此舉是迫于無奈,但這一促銷行為可能引發行業內以低價求銷量的惡性競爭行為,下半年的煤價或許會再度走弱。
只有改變才能應萬變
除了限產、降價等無奈之舉外,煤企在轉型的過程中也有頗見成效的。例如露天煤業,露天煤業加速向電力新能源投資轉型。據露天煤業統計,2015年上半年,其發電量24.3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提高7.61%,售電量22.1億千瓦時,同比提高7.5%。
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露天煤業的電力業務收入近6.27億元,同比增長8.1%,同時成本卻同比下滑5.13%至3.47億元,毛利率接近45%,遠高于煤炭產品31.86%的毛利率。
在煤企大面積虧損的背景下,露天煤業的盈利水平卻保持了增長態勢,而這種增長態勢卻要歸功于售電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早在2014年,露天煤業便決定投資建立霍林河露天煤業2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而今年6月該項目已經全部并網發電。
煤企除了轉型電力新能源投資轉型,還有永泰能源布局物流投資謀求轉型,同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有媒體表示,7月24日永泰能源公告,共投資20億元,分別在上海和深圳自貿區各設立投資和物流業務的子公司,布局物流投資謀求轉型的戰略穩步推進。
其實,在多變的經濟環境中,沒有什么企業的地位是永恒不變的,在變化的環境中,誰最先改變自身,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常勝的地位。
正如余雪飛表示,隨著經濟需求下降的持續,煤炭行業會繼續承壓,量價齊跌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需求面尤其是工業需求面沒有改善之前,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下去,“倒逼改革”的路程不變,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也唯有改革這一條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