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政表示,關于能源產業合作,應該說從煤炭行業來說,適應了新時期賦予新內容的很重要的方面。多年來煤炭在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方面,這方面和相關產業之間的合作有成果,有經驗。特別是在研發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方面成果很多。在煤電一體化發展方面,促進傳統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問題上,我們不但有經驗,也取得很好的成果,當然也有教訓。想當然當年推的煤電聯營,在這方面發展見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品質方面的效益。
另外在推進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比方說煤炭向燃料轉變過程中,煤炭和化工方面的合作,現在煤化工方面,煤炭和化工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效益,見到了明顯效果。傳統煤化工大家很清楚,現在煤化工,煤制油運轉很正常,效益也很明顯。除了能源安全之外,項目本身見到了明顯的效益。煤制烯烴,煤制甲醇基礎上,煤制烯烴的項目經濟效益很明顯。特別是包頭的項目,60萬噸烯烴,效益非常可觀,我們和化工方面的合作很明顯。
王顯政介紹,對于煤炭行業,煤制烯烴對煤炭這個行業,在技術上,裝備制造方面,也經過了很多的努力,很多方面的突破,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比如說煤礦采掘裝備,三基一架,現在咱們中國是國際領先水平,600萬噸的采煤裝備實現全部國產化,一千萬噸的采煤裝備的國產化到目前已經取得了全面成功。除了煤制烯烴方面的裝備以外,在洗選加工等方面,這么多年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受益于機械行業在原料、材料等各個方面取得的進步,使煤制烯烴裝備的制造水平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科技進步方面和有關科研部門的合作,多年來也取得了很可喜的成績。煤炭與行業的產業協作,僅僅圍繞產業鏈,煤焦化、煤氣化(6.49,0.25,4.01%),圍繞產業本身,是有效果的,也有成績的。隨著下一步能源革命的要求,在這方面,也有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需要產業和行業之間,通過協同創新取得新的進步。
王顯政談到,能源革命確實是需要的,但是不是革能源的命,對煤炭來說,它的地位,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連續40個月處于下行狀態,整個行業比較困難。出現了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出現的情況,煤炭作為夕陽產業,社會有這樣那樣的說法。現在更多的說法是氣代煤,工程院提出,煤炭要革命,但是絕不是革煤炭的命。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社會對煤炭的基本認識,對煤炭的資源屬性了解不夠。咱們國家一次能源的90%是煤,所以煤炭從它的資源屬性來講,以其資源的可靠性,價格的低廉性和燃燒可潔凈性決定了,我們國家多種能源發展的方針,短期內是不能改變的,也是改變不了的,這是國情。
煤炭占一次能源90%,決定了我們國家一次能源煤為主體的地位短期內改變不了這個現實。第二價格低廉,同等發電量煤油氣是1:10:3。第三煤炭燃燒可潔凈性。特別是經過技術改造的燃煤電場,在顆粒物是5,經過技術改造超低排放燃煤電場達到2.78,二流了35可以達到15-20的水平,氮氧化物50,35。現在已經有不少電場達到了這種水平,技術改造增加的成本就是兩分錢左右。
應該說從這個角度上,這是電場燃燒可潔凈性。燃煤鍋爐,無論是燃燒效率等等,都達到了燃氣鍋爐方面的水平,這方面也有成功的經驗。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能源安全,咱們國家對天然氣依存度32。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考慮,從能源安全角度,立足我們的國情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說,煤為主體,多元化的方針,在短期內是改變不了的。
現在大家都在研究煤炭的峰值問題,什么時間達到燃煤峰值的問題,兩院曾經給過一系列的說法,煤炭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例,比重要下降,這是國情現實決定的。去年煤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66%,2020要達到62%,2030要達到55%。到2050年煤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還要保持在50%以上。
對于煤炭行業遇到的困難,王顯政表示這是客觀存在的,是多種因素決定的。特別是出現了需求放緩,應對庫存和過剩產能的壓力,環保的壓力,以及結構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煤炭很關心,煤炭全行業虧損,所以相繼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專題研究煤炭行業的問題。作為煤炭行業自身來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無論是發展模式,發展階段,發展方式,確實是需要一系列的變革,這是自身深化改革的內容。社會對煤炭地位,煤炭作用,當前煤炭的困難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特別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礦工,應該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心。作為礦工,常年犧牲自己的光明,為全社會提供光明,不見太陽,但是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出現了延發職工工資的問題。
王顯政最后呼吁方方面面,為共和國成長,為共和國小康做出貢獻的能源產業工人,大家給予關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