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8個月,二連口岸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以下簡稱“鐵礦砂”)302.8萬噸,較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0.1%;價值8.9億元人民幣,下降29.7%;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93.4元,下跌36.1%。
一、今年前8個月二連口岸鐵礦砂進口主要特點
(一)8月份單月進口量同比、環比均減少,進口平均價格持續下跌。二連口岸鐵礦砂進口量在7月份小幅下滑后繼續減少,8月份當月進口38.5萬噸,同比減少58%,環比減少5.8%;進口均價持續震蕩下跌,自2014年6月份以來,連續15個月同比下跌,8月份進口均價為每噸246.8元,同比下跌48.6%。
(二)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占主導,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大幅增加。前8個月,二連口岸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鐵礦石178.4萬噸,減少24.3%,占同期二連口岸鐵礦砂進口總量的(下同)58.9%。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鐵礦砂103.2萬噸,增加2倍,占34.1%;以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鐵礦砂21.2萬噸,增加2.8倍,占7%。
(三)九成以上自蒙古國進口。前8個月,二連口岸自蒙古國進口鐵礦砂300萬噸,增加9.1%,占99.1%。同期,自俄羅斯進口2.8萬噸,去年同期沒有自該國進口。
(四)民營企業進口占主導,國有企業進口大幅增加。前8個月,二連口岸民營企業進口鐵礦砂264.3萬噸,增加5.3%,占87.3%。同期,國有企業進口38.5萬噸,增加1倍,占12.7%。
二、今年前8個月二連口岸鐵礦砂進口量增價跌的主要原因
(一)外貿企業周轉資金短缺,口岸礦石積壓嚴重。受2014年度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對外貿易整體走低影響,2014年下半年二連口岸鐵礦石經營企業資金普遍短缺,個別企業周轉資金鏈出現斷裂,貨物進口無法及時申報和繳納稅費,2015年初資金逐漸回籠,今年1月份鐵礦石進口開始呈驟升態勢,且迅速完成上年末欠繳任務。同時,口岸企業存在年末囤貨待價情況,造成1月份口岸鐵礦石進口量激增,拉動前8個月口岸鐵礦砂進口量呈增長態勢
(二)國際鐵礦砂市場供應過剩局面未改觀,鐵礦砂價格創新低。今年以來,國際大型鐵礦砂生產商產能持續增加。四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今年第二季度的鐵礦石產量同比增加1530萬噸,增幅為6%;環比增速為8.3%。在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四大礦山擴產步伐不止,成本競爭讓鐵礦石價格滑向谷底。普氏進口鐵礦石指數(62%)從今年1月5日每噸70.75美元/噸持續下跌至8月26日的53.5美元/噸。受此影響,前8個月,二連口岸鐵礦砂進口均價持續同比下跌。
8月份口岸鐵礦砂進口量大幅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經濟增速放緩,進口貿易疲軟,行業利潤降低,進口動力不足;二是國內鋼材進入銷售淡季,出口鋼材屢遭貿易壁壘,下游行業需求乏力;三是人民幣貶值,造成進口成本增加。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鐵礦砂資源稅改推進遲緩,行業規劃亟待出臺。由于鐵礦砂市場價格已跌破我國大部分礦山企業的成本價,自去年9月份起,國內鐵礦砂企業產量和投資雙雙下滑,目前約三分之一的礦企停產。雖然自今年5月1日鐵礦砂資源稅減半征收,但是我國礦企綜合稅負是澳大利亞、巴西等國企業的5倍。在經濟下行壓力大、行業處于低谷期時,資源稅改革不僅不易達到預期效果,還可能加劇整體行業面臨的困難,因而稅改推進面臨巨大困難。我國鐵礦砂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國內礦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成本也遠高出國際四大礦山,但鐵礦砂資源稟賦同樣較差的美國、日本和韓國,卻因很早就制定了鐵礦砂行業發展長期規劃,成功避免下游鋼鐵行業受到資源稟賦的制約。因此,盡快出臺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比推進遭遇重重阻力的資源稅改革更緊迫。
(二)人民幣匯率貶值或將提升鐵礦砂進口價格。近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調整,8月11日至8月13日3天累積貶值幅度達到4.65%。人民幣貶值后將會增加以美元結算的鐵礦砂進口成本。同時,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進口鐵礦砂規模為2508萬噸,占同期中國進口總量的5.5%,天津港發生爆炸后,必和必拓和力拓均發布聲明,此次爆炸已對其船運和港口運作產生影響,部分原來從天津港采購鐵礦的鋼廠也轉而向周邊進行采購,這或將短期內小幅拉高部分港口的鐵礦砂現貨價格。
(三)交易平臺落戶湛江港,鐵礦砂定價機制改革再迎契機。8月28日,湛江港集團和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湛江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在湛江港建設中國南方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引導礦商和鋼廠在湛江港開展鐵礦石交割業務,標志著湛江港將成為進口鐵礦石市場的重要交易渠道和價格發現場所。從國外進口的鐵礦石最終將在湛江拍板定價并外銷,我國爭取鐵礦砂定價話語權再次迎來契機。
為此建議:一是加強對鐵礦砂進口情況的監測預警力度,引導企業把握進口節奏;二是加大支持企業投資海外鐵礦力度,積極參股或收購海外鐵礦砂資源,促進鐵礦砂來源多元化,降低對國際礦業巨頭的依賴程度;三是繼續加強國內鐵礦企業稅費負擔的調研和改革,通過技術改造、市場風險預期分析等手段,提高國內礦企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國產礦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