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河北鋼鐵下屬子公司承德鋼鐵集團的大門前,穿著橙色工作服的工人進進出出,兩座高爐噴吐著白煙。就在幾天前,在這里“服役”25年之久的一座轉爐剛剛被拆除。
讓公司有些“不甘心”的是,作為11月24日河北省鋼鐵產能拆除行動中唯一“中招”的上市公司資產,河北鋼鐵的這座轉爐系統似乎尚屬合規。在河北鋼鐵“產能規模全國第一”的背后,類似規格的轉爐還有很多。
25年“功勛爐”被拆
河北省鋼鐵減產計劃拉開大幕。
11月24日,河北唐山、邯鄲、承德三市集中拆除了10座高爐、16座轉爐,涉及8家鋼企,共削減煉鐵產能45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河北鋼鐵旗下資產“40噸轉爐系統”也包括在內。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河北省明確了到2017年全省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的目標。A股上市公司河北鋼鐵很難在這次產能“割肉”中置之度外。
此次執行產能拆除行動的三個城市唐山、邯鄲、承德分別是河北鋼鐵旗下前三大子公司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此次被拆除的轉爐系統,屬于承鋼原有的主體生產單元之一,從1988年正式開始投產,至今已連續生產25年,累計產鋼1000多萬噸,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功勛爐”。
承鋼董事長、黨委書記王竹民表示,承鋼在堅決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正大力實施轉型發展、節能減排。“拆除后將削減承鋼煉鋼產能每年40萬噸、釩渣產能每年1.3萬噸,影響年銷售收入12億元,資產損失3億元,涉及安置職工800余人。”
但根據此前的淘汰標準,這套轉爐系統可能并不屬于“落后產能”—2009年,發改委要求鋼鐵行業在2010年底前,完成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和20噸及以下轉爐、電爐產能;此后,標準又升為在2011年底前,完成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事實上,在11月24日,與該套承鋼設備同一天被拆除的大都是早已停止生產、本就準備拆除的民營鋼廠的老設備。
記者在走訪唐山興業工貿時,看到的是荒廢已久的舊廠房和空蕩蕩的廠區。曾在這里工作的員工告訴記者,隨著鋼價越來越低,鋼廠早已停止生產,“煙囪多年沒有冒煙了,員工也早就解散了,拆除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對比之下,承鋼此次的拆除行動顯得很有魄力。在全國霧霾最為嚴重的城市里,承德鮮在被環保部“點名”的名單中出現,相比之下,河北鋼鐵另外兩大子公司所在地唐山、邯鄲等城市為名單中的主要污染城市。
從某一角度來看,承鋼拆除產能的舉動正代表了母公司河北鋼鐵對于淘汰產能的態度。
河北鋼鐵曾在三季報里表示,公司轉變經營觀念,進一步拓展降本增效的深度和廣度,將降本增效的視角由生產制造環節向上游資源和下游用戶延伸;優化領域從資源配置方式及在產業鏈條、價值鏈條的各環節尋找挖潛增效的突破口。可以認為,公司已經意識到轉換思路的必要性。
而財報成績也進一步印證了轉型的重要性。河北鋼鐵三季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48.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96.88億元下降了8.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60.55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