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將于12月5日敲定2013年補充預算案,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推出規模高達5萬億日元(約合51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緩解明年4月消費稅增加給經濟景氣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報道,這5萬億日元資金主要來源于上年度東日本大地震災后重建計劃結余和企業業績恢復增加的法人稅收入。根據計劃,這筆資金將投入中小企業技術開發支持、擴大地方就業和首都圈基礎設施改造。
“安倍經濟學”啟動將近一年,在超常規貨幣寬松和大手筆財政投入下,日本經濟出現了久違的景氣勢頭。日本連續4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正增長,是3年來的最好成績。本年度財政收入也比年初預計將增加2.3萬億日元。但是,由于“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結構改革進展緩慢,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經濟增長僅為0.5%,遠低于一季度的3.8%,顯示出“安倍經濟學”后勁不足。
日本經濟界對5萬億日元刺激計劃意見并不統一。原因在于“安倍經濟學”存在的先天缺陷。
首先是刺激經濟與財政重建的矛盾。為解決高達國民生產總值兩倍的政府債務問題,日本政府8月制定的中期財政計劃提出:在2015年度結束前,把基礎財政收支赤字減少到2010年度的一半,2014年度減少赤字金額4萬億日元。
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藤隆敏告訴本報記者,由于明年4月消費稅由5%提高到8%,日本國內消費將在明年一季度出現“井噴”,而在二季度出現負增長。日本經濟增長率將因此下降0.8個百分點。
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谷內滿告訴本報記者,提高消費稅有助于增加財政收入,而5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與上述努力自相矛盾。如果不改善糟糕的財政赤字,日本的經濟長期發展難以實現。迄今為止,“安倍經濟學”仍在惡化日本政府債務問題。
其次是推高通[微博]脹與維持超低利率之間的矛盾。盡管美聯儲遲遲未能確定退出量化寬松的具體時間,但這是早晚的事。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25日表示,未來數月仍將維持寬松政策。一旦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美元勢必升值,日元將迅速貶值。日本的原材料和能源高度依賴進口,加之新興市場增長緩慢,日元貶值對出口的提振作用將被成本增加因素抵消。今年9月,日本創下9321億日元的貿易赤字,連續15個月出現赤字,刷新歷史最長紀錄。進口成本上升雖有助于實現日本央行提出的2%通脹率目標,但也會抬升利率,降低企業投資興趣。而日本普通民眾的工資收入尚未出現明顯增長,通脹只會降低生活水平,進而抑制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