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裁員萬人”的消息,將武鋼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昨天,該公司首次發布文章正面闡釋減員原因,稱公司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已直接危及生存,人力資源優化是保生存的重要舉措。
這篇發布在微信公眾號“幸福武鋼”評論員文章提到,當前,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需求急劇萎縮,鋼價僅有1994年的一半,而成本費用大幅增長,并直言人力成本與經營利潤不對等導致“公司持續虧損,已直接危及生存”。這也是武鋼集團首次公開以如此嚴重的措辭表述當前面臨的困境。
文章中放眼全行業對武鋼集團人力資源的弊病進行了剖析,稱其勞動生產率僅有同行先進企業的三分之一,每噸鋼的人工成本接近國內先進民營鋼鐵企業的三倍。這是由于現有人力資源尚未充分利用,而同時還在使用大量勞務用工;一些體系現有人員配備遠遠超出行業標準,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優化人力資源,是該公司度過當下的危機、爭取生存與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
雖然一直沒有公布具體的方案,不過,武鋼集團外宣辦主任孫勁在回應武漢晚報記者提問時,此次舉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裁員”,稱之為“減員”更合適,因為員工與企業的勞動關系沒有改變。不過,從昨天武鋼江北公司公布的人力資源變動方案可看出,“減員”至少有六種不同的方式和待遇。以該公司2014年起至今減員1366人為例,其中辦理退休303人、解除勞動合同298人、清退勞務工314人、居家休養162人、離崗歇工151人、新項目內部消化138人。
這篇發布在微信公眾號“幸福武鋼”評論員文章提到,當前,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需求急劇萎縮,鋼價僅有1994年的一半,而成本費用大幅增長,并直言人力成本與經營利潤不對等導致“公司持續虧損,已直接危及生存”。這也是武鋼集團首次公開以如此嚴重的措辭表述當前面臨的困境。
文章中放眼全行業對武鋼集團人力資源的弊病進行了剖析,稱其勞動生產率僅有同行先進企業的三分之一,每噸鋼的人工成本接近國內先進民營鋼鐵企業的三倍。這是由于現有人力資源尚未充分利用,而同時還在使用大量勞務用工;一些體系現有人員配備遠遠超出行業標準,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優化人力資源,是該公司度過當下的危機、爭取生存與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
雖然一直沒有公布具體的方案,不過,武鋼集團外宣辦主任孫勁在回應武漢晚報記者提問時,此次舉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裁員”,稱之為“減員”更合適,因為員工與企業的勞動關系沒有改變。不過,從昨天武鋼江北公司公布的人力資源變動方案可看出,“減員”至少有六種不同的方式和待遇。以該公司2014年起至今減員1366人為例,其中辦理退休303人、解除勞動合同298人、清退勞務工314人、居家休養162人、離崗歇工151人、新項目內部消化1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