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僅剩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了,11月份國家宏觀層面出現了3個較明顯的利好因素,但是這些利好因素不可能對鋼市產生實質性影響,而且鋼鐵行業自身存在的三大壓力或令鋼市進入震蕩盤整狀態。”近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在遼寧省朝陽市鋼貿市場采訪時鋼貿商李先生如是預期。
該鋼貿商分析的三大利好因素如下:
首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宏觀層面上確定了未來一個階段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因此,對于鋼材市場的影響來說,它是長期的、宏觀的利好,不可能對短期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目前這點鋼鐵業和鋼貿業的認識已經趨向一致。
其次,近期河北唐山、邯鄲、承德三市集中拆除了8家鋼企高爐10座、轉爐16座,共減少煉鐵產能45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對短期內鋼材供應的影響不太大,鋼價該怎么走還是怎么走。但毋庸置疑的是,河北省政府的這種決心,肯定會對鋼鐵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長期而言,鋼鐵產能將回歸合理區間,供需矛盾緩解,有利于鋼市穩定。
再其次,繼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齊出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后,武漢、廈門等房價上漲較快的二線城市也迎頭跟進,房地產調控措施正在向更多的城市擴展。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關于改善民生的呼聲不斷,國家進一步確定提供廉價房、保障房等措施。房地產業是消費鋼材的第一大戶,國家強調保障房、廉價房建設,對鋼市是重大利好。但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期內是難以具體體現的。
該鋼貿商表示,在三大利好因素短期內不會直接促使鋼市向好發展的同時,與之相反還有三個不利因素或將令12月份鋼市出現震蕩盤整的狀態:
一是粗鋼日產量高位。11月份國內鋼價整體還是趨弱的,不過鋼市的弱勢行情并沒有對鋼廠的生產熱情產生太大影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下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為170.9萬噸,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09.1萬噸,依然處于高位。
二是鋼廠庫存快速攀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庫存量11月下旬末為1295.4萬噸,較上旬末減少了98萬噸,環比下降7%,但較上月同期增加0.6%,較年初增加23.2%。近期,鋼廠一直在有序地控制向市場發貨,試圖讓市場快速消耗掉資源,當資源出現緊缺時,再拉高市場價格,但目前宏觀政策尚不能在短期內釋放能量,這讓鋼貿商拿貨的熱情大減,導致鋼廠庫存高企。如果鋼廠急于出貨,勢必會繼續下調出廠價格,那么后期鋼材市場則難以出現上漲行情。
三是資金壓力。每逢月底、年末,都是資金回籠的主要時期,目前距離年底僅剩不到1個月時間,面對越發突出的資金問題,鋼市難以再走出一波持續向好的行情。
該鋼貿商認為,在今年底前,鋼材市場將以震蕩盤整狀態為主基調,鋼貿商應該謹慎對待,慎重操盤,避險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