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沙鋼集團旗下淮鋼特鋼副董事長何達平稱,當前產能過剩,鋼企必須大力降本提效、優化產品結構并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走出去;而中天鋼鐵董事長董才平則透露,目前通過電商平臺累計交易已超過百萬噸。
全國兩會3日正式拉開帷幕,而近期國內鋼鐵市場持續回暖上漲,呈現小陽春態勢,也讓鋼鐵行業調結構去產能等話題成為代表與媒體共同關注的熱點。
2日抵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沙鋼集團旗下淮鋼特鋼副董事長何達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董事長董才平在專訪中分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去年逆市增長的經驗,并對2016年鋼鐵行業調結構去產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建議。
何達平稱,當前產能過剩,鋼企必須大力降本提效、優化產品結構并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走出去,“只有靠自身努力練好內功贏得市場份額,才能熬過冬天迎接行業春天的到來。”
而董才平則在專訪中透露,中天通過與鋼鐵電商平臺合作提高了中天的鋼材交易效率和銷售額,目前通過電商平臺累計交易已超過百萬噸。
降本提效練好內功
春節過后,隨著下游建筑市場開工回暖及央行降準利好刺激,國內鋼材指數與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呈現出一副金三銀四的小陽春之態。
據Mysteel數據,3月2日,國內鋼材指數(Myspic)綜合指數報78.36點,較上一交易日漲1.12%。此外,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RB1605)自去年12月份最低的1618點反彈至最新的2000點附近,漲幅超過20%。
由于去年鋼材價格總體仍低迷,上市公司中不少鋼企年報預虧,但也有不少國有、民營鋼鐵企業依靠降本提效、優化產品結構,借力電商平臺及出口取得了盈利逆市增長的成績。
中鋼協近日出爐的2015年全國大中型鋼企業績排名顯示,中信泰富特鋼集團以21.42億的利潤排名首位,同比增長10%;其中,子公司興澄特鋼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27.6%,貢獻了全集團利潤六成左右,噸鋼效益排名全行業首位。
全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集團則以19億的利潤位居鋼企盈利排行榜第二名。“目前轉型環境下,集團能取得19億的利潤實屬不易。”2日傍晚,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何達平代表在京西賓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感慨,2016年沙鋼淮鋼特鋼的降本提效壓力依然不小。
“業內有個形象的比喻,螺紋鋼價錢一斤才賣9毛9,而一斤白菜3塊錢,鋼材賣不過白菜價,鋼企的收益與成本倒掛現象嚴重。”據其介紹,淮鋼特鋼2015年開始大力降本提效,一方面分流部分主業人員到非鋼板塊,另一方面靠嚴抓管理降低噸鋼成本指標。此外,去年淮鋼特鋼還實施了一批節能改造項目發展循環經濟,其中“水泵節電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等改造項目通過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每年可以帶來7400萬經濟效益。
“今年繼續降本增效外,我們的產品結構仍需要進行調整。”何達平稱,盡管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嚴重,但中國每年仍需進口高達1000多萬噸的高端特種鋼材。目前淮鋼特鋼的產品種類雖多,但與國內外高端特鋼產品需求仍有不小差距。“接下來,淮鋼特鋼要瞄準高端的特種鋼市場,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打造更優更強的特鋼產品。”何達平表示。
何達平還稱,沙鋼集團與淮鋼特鋼現在不再盲目追求高產量,“沒有市場沒有效益的產量沒有任何意義。”2016年,沙鋼集團經營目標為銷售收入2200億元,利潤40億元(比目前19億翻一番)。在煉鐵、煉鋼以及軋材三項產量目標分別為2370萬噸、2560萬噸以及2635萬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產25%、26%以及22%。
董才平向記者介紹,2015年中天鋼鐵鋼材產量897萬噸,營業收入1002億元,工業總產值471億元,利稅9億元,其中利潤3.89億元,盈利水平位居行業第12位。2016年,中天鋼鐵計劃完成降本增效目標10億元。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燒結噸礦降15元,煉鐵、煉鋼、軋鋼單位成本各降20元,物流系統噸鋼降10元”的硬性指標。其次還要嚴控各種非生產性開支,2016年要同比下降30%。
“一帶一路”和電商助力轉型
盡管體量不同,但董才平和何達平均向記者強調了出口在去年業績中的重要地位。
去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鋼材內需持續萎靡不振,而出口到海外的鋼材利潤則較國內高出許多,還可以享受出口退稅。據中鋼協統計,2015年國內粗鋼產量8.04億噸,其中出口量為1.12億噸,相當于日本2014年全年的產量,也刷新了出口歷史最高紀錄。
董才平表示,去年以來,中天也大舉進軍海外市場,2015年新開拓歐洲、中美洲及中國臺灣市場,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33個。2016年,目標出口鋼材200萬噸,出口金額將達6-7億美元。何達平也稱,沙鋼淮鋼特鋼去年出口比例也大增30%,為全年業績貢獻不少。
出口之外,董才平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中天與鋼鐵電商平臺合作共贏的經驗。早在2013年,中天就開始積極對接相關鋼鐵互聯網電商平臺。與電商平臺合作至今,中天鋼鐵的產品交易量、客戶數均在不斷上升,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已累計交易超過一百萬噸鋼材。“我相信,未來鋼鐵電商一定能夠像京東網一樣,打通鋼企與上游供應商、下游用戶之間的層層壁壘,實現產業鏈效率最優化,通過降低貿易成本和縮短交易周期,助力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董才平稱。
董才平此次還帶來了2份“建議”參會,均與鋼鐵行業有關。兩條“建議”分別題為《關于減免港口建設費的建議》、《關于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建議》。
“鋼企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董才平稱,去年以來,“一帶一路”戰略方面已有多個大型基建項目簽約,國內鋼企可以借助這些戰略合作,挖掘沿線國家巨大市場需求。董才平稱,目前,亞投行的建設、自貿區的擴展、關于制造業走出去等指導意見的發布,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體制機制條件。
當然,董才平也坦承,“走出去”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來企業對境外投資環境、法律、社會、文化了解不夠,風險判斷能力不足;二來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經濟實力不夠雄厚,國外建廠、投項目的成本較大;而且,大多數鋼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低,遇到爭端話語權較弱。
因此,在其第二份建議材料中,董才平提到,目前許多企業對“走出去”還有顧慮,特別是對境外投資環境不熟悉,如政治風險、稅收制度、境外融資等也缺乏有效的信息獲取渠道,企業摸著石頭過河投資風險巨大。因此,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能夠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政策扶持及指導,讓企業“走出去”更加從容。
談到2016年及十三五期間的行業發展前景,何達平與董才平均表達了樂觀的預期。
何達平稱,即使淘汰了1.5億噸產能之后,中國也仍然要發展,鋼鐵仍是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6億噸的鋼鐵產能也依然是世界第一。只要能做強實力做優產品并真正市場化競爭贏得份額,鋼企就依然能獲得可觀的發展和利潤。“尤其是特鋼,仍是一塊大蛋糕,不僅國內需求大,出口前景也很廣闊。”
董才平則強調,作為鋼鐵企業,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調整產品結構,增強自身實力,挺過當前市場難關。
全國兩會3日正式拉開帷幕,而近期國內鋼鐵市場持續回暖上漲,呈現小陽春態勢,也讓鋼鐵行業調結構去產能等話題成為代表與媒體共同關注的熱點。
2日抵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沙鋼集團旗下淮鋼特鋼副董事長何達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董事長董才平在專訪中分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去年逆市增長的經驗,并對2016年鋼鐵行業調結構去產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建議。
何達平稱,當前產能過剩,鋼企必須大力降本提效、優化產品結構并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走出去,“只有靠自身努力練好內功贏得市場份額,才能熬過冬天迎接行業春天的到來。”
而董才平則在專訪中透露,中天通過與鋼鐵電商平臺合作提高了中天的鋼材交易效率和銷售額,目前通過電商平臺累計交易已超過百萬噸。
降本提效練好內功
春節過后,隨著下游建筑市場開工回暖及央行降準利好刺激,國內鋼材指數與鋼材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呈現出一副金三銀四的小陽春之態。
據Mysteel數據,3月2日,國內鋼材指數(Myspic)綜合指數報78.36點,較上一交易日漲1.12%。此外,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RB1605)自去年12月份最低的1618點反彈至最新的2000點附近,漲幅超過20%。
由于去年鋼材價格總體仍低迷,上市公司中不少鋼企年報預虧,但也有不少國有、民營鋼鐵企業依靠降本提效、優化產品結構,借力電商平臺及出口取得了盈利逆市增長的成績。
中鋼協近日出爐的2015年全國大中型鋼企業績排名顯示,中信泰富特鋼集團以21.42億的利潤排名首位,同比增長10%;其中,子公司興澄特鋼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27.6%,貢獻了全集團利潤六成左右,噸鋼效益排名全行業首位。
全國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集團則以19億的利潤位居鋼企盈利排行榜第二名。“目前轉型環境下,集團能取得19億的利潤實屬不易。”2日傍晚,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何達平代表在京西賓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感慨,2016年沙鋼淮鋼特鋼的降本提效壓力依然不小。
“業內有個形象的比喻,螺紋鋼價錢一斤才賣9毛9,而一斤白菜3塊錢,鋼材賣不過白菜價,鋼企的收益與成本倒掛現象嚴重。”據其介紹,淮鋼特鋼2015年開始大力降本提效,一方面分流部分主業人員到非鋼板塊,另一方面靠嚴抓管理降低噸鋼成本指標。此外,去年淮鋼特鋼還實施了一批節能改造項目發展循環經濟,其中“水泵節電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等改造項目通過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每年可以帶來7400萬經濟效益。
“今年繼續降本增效外,我們的產品結構仍需要進行調整。”何達平稱,盡管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嚴重,但中國每年仍需進口高達1000多萬噸的高端特種鋼材。目前淮鋼特鋼的產品種類雖多,但與國內外高端特鋼產品需求仍有不小差距。“接下來,淮鋼特鋼要瞄準高端的特種鋼市場,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打造更優更強的特鋼產品。”何達平表示。
何達平還稱,沙鋼集團與淮鋼特鋼現在不再盲目追求高產量,“沒有市場沒有效益的產量沒有任何意義。”2016年,沙鋼集團經營目標為銷售收入2200億元,利潤40億元(比目前19億翻一番)。在煉鐵、煉鋼以及軋材三項產量目標分別為2370萬噸、2560萬噸以及2635萬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產25%、26%以及22%。
董才平向記者介紹,2015年中天鋼鐵鋼材產量897萬噸,營業收入1002億元,工業總產值471億元,利稅9億元,其中利潤3.89億元,盈利水平位居行業第12位。2016年,中天鋼鐵計劃完成降本增效目標10億元。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燒結噸礦降15元,煉鐵、煉鋼、軋鋼單位成本各降20元,物流系統噸鋼降10元”的硬性指標。其次還要嚴控各種非生產性開支,2016年要同比下降30%。
“一帶一路”和電商助力轉型
盡管體量不同,但董才平和何達平均向記者強調了出口在去年業績中的重要地位。
去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鋼材內需持續萎靡不振,而出口到海外的鋼材利潤則較國內高出許多,還可以享受出口退稅。據中鋼協統計,2015年國內粗鋼產量8.04億噸,其中出口量為1.12億噸,相當于日本2014年全年的產量,也刷新了出口歷史最高紀錄。
董才平表示,去年以來,中天也大舉進軍海外市場,2015年新開拓歐洲、中美洲及中國臺灣市場,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33個。2016年,目標出口鋼材200萬噸,出口金額將達6-7億美元。何達平也稱,沙鋼淮鋼特鋼去年出口比例也大增30%,為全年業績貢獻不少。
出口之外,董才平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中天與鋼鐵電商平臺合作共贏的經驗。早在2013年,中天就開始積極對接相關鋼鐵互聯網電商平臺。與電商平臺合作至今,中天鋼鐵的產品交易量、客戶數均在不斷上升,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已累計交易超過一百萬噸鋼材。“我相信,未來鋼鐵電商一定能夠像京東網一樣,打通鋼企與上游供應商、下游用戶之間的層層壁壘,實現產業鏈效率最優化,通過降低貿易成本和縮短交易周期,助力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董才平稱。
董才平此次還帶來了2份“建議”參會,均與鋼鐵行業有關。兩條“建議”分別題為《關于減免港口建設費的建議》、《關于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建議》。
“鋼企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董才平稱,去年以來,“一帶一路”戰略方面已有多個大型基建項目簽約,國內鋼企可以借助這些戰略合作,挖掘沿線國家巨大市場需求。董才平稱,目前,亞投行的建設、自貿區的擴展、關于制造業走出去等指導意見的發布,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體制機制條件。
當然,董才平也坦承,“走出去”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來企業對境外投資環境、法律、社會、文化了解不夠,風險判斷能力不足;二來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經濟實力不夠雄厚,國外建廠、投項目的成本較大;而且,大多數鋼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低,遇到爭端話語權較弱。
因此,在其第二份建議材料中,董才平提到,目前許多企業對“走出去”還有顧慮,特別是對境外投資環境不熟悉,如政治風險、稅收制度、境外融資等也缺乏有效的信息獲取渠道,企業摸著石頭過河投資風險巨大。因此,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能夠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政策扶持及指導,讓企業“走出去”更加從容。
談到2016年及十三五期間的行業發展前景,何達平與董才平均表達了樂觀的預期。
何達平稱,即使淘汰了1.5億噸產能之后,中國也仍然要發展,鋼鐵仍是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6億噸的鋼鐵產能也依然是世界第一。只要能做強實力做優產品并真正市場化競爭贏得份額,鋼企就依然能獲得可觀的發展和利潤。“尤其是特鋼,仍是一塊大蛋糕,不僅國內需求大,出口前景也很廣闊。”
董才平則強調,作為鋼鐵企業,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調整產品結構,增強自身實力,挺過當前市場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