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低迷之時,當中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遭遇就業承壓的美國市場,沖突已經難以避免。
美國時間3月4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上月末,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2015年貿易便利和執法法》(TradeFacilitationandTradeEnforcementAct)(下稱《便利法》),該法中受到就業壓力較大的,美國鋼鐵行業支持的執法法案也一同獲簽。中國出口企業普遍擔憂,這一法令有意針對鋼鐵產品競爭力更強,且對美出口規模較大的中國。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在第一時間表公開表示,美國近年來頻繁對鍍鋅板、冷軋板、不銹鋼等中國高端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中國企業利益造成重大影響,中方對此高度關注。
該負責人指出,貿易救濟調查雖然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賦予各成員的權利,但各成員必須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充分保障各利害關系方的合法權利。中方希望美方糾正在以往案件中已被裁定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作法,依法客觀、公正開展調查。
“針對中國”的貿易法令開始顯示威力
雖然《便利法》并未指明針對中國,但由于中國已躍升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且對美出口鋼鐵產品金額較大,因此也被認為有意針對中國企業。
這個最新的案例,似乎正在為這種針對性提供佐證。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結合自身經歷對本報記者指出,如果這個法案加入了有利于美國鋼鐵協會的部分,那毫無疑問是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從他的觀察來看,美國的鋼鐵、紡織等行業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相當落后。若不是保護主義政策,這些行業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這并不奇怪,美國鋼鐵行業最早針對日本企業,然后是韓國,現在就是中國了。“他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到,當地時間2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簽署了該法之后,在白宮辦公室發表的演說中,重點談到了該法對美國工人和產業的保護,尤其是鋼鐵行業就業的保護。他還談及,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和行動對付那些違法使用傾銷和補貼的國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在出口國匯率低估可能帶來的貿易影響,也會有工具來制約。
“比如說,在鋼鐵行業,我們已經拿出了過去幾百年更多的案例(來保護)。”奧巴馬說,“也給了我們新工具來應對(某些國家)匯率低估造成的削減美國產品,美國出口,以及貿易平衡。”
當中國的產能過剩遭遇美國的就業壓力
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里,保就業是決策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當目標市場—美國的需求減少,中國的鋼鐵等提振GDP的產業自然顯得過剩。而讓事情更復雜的是,很多被指產能過剩的企業,也是擔負就業,卻遭人詬病的“僵尸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美國不采取措施,雖然落后,但大量吸納就業的鋼鐵行業,會面臨大面積失業;另一方面,若中國過于急速地重拳去產能,也會讓人擔憂,再次引發”下崗潮“。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6日的發布會上稱,中國從2013年5月開始叫停過剩產能,不再核準新的過剩產能項目上馬,并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目前去產能工作正在順利推進。
“中國將進一步加大化解過剩產能的力度,5年之內鋼鐵產能要去掉1至1.5億噸,3到5年內煤炭產能除了要退出5億噸,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他說。
與此同時,他認為,中國不會因化解過剩產能而引發第二次下崗潮。他說,中央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困難職工。同時,各地政府也能妥善解決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
前述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強調,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協同應對,而不應簡單訴諸貿易保護的手段。
他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已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為兩國產業的正常貿易與良好合作創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中國政府將密切關注該案進展,堅決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美國時間3月4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上月末,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2015年貿易便利和執法法》(TradeFacilitationandTradeEnforcementAct)(下稱《便利法》),該法中受到就業壓力較大的,美國鋼鐵行業支持的執法法案也一同獲簽。中國出口企業普遍擔憂,這一法令有意針對鋼鐵產品競爭力更強,且對美出口規模較大的中國。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在第一時間表公開表示,美國近年來頻繁對鍍鋅板、冷軋板、不銹鋼等中國高端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中國企業利益造成重大影響,中方對此高度關注。
該負責人指出,貿易救濟調查雖然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賦予各成員的權利,但各成員必須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充分保障各利害關系方的合法權利。中方希望美方糾正在以往案件中已被裁定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作法,依法客觀、公正開展調查。
“針對中國”的貿易法令開始顯示威力
雖然《便利法》并未指明針對中國,但由于中國已躍升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且對美出口鋼鐵產品金額較大,因此也被認為有意針對中國企業。
這個最新的案例,似乎正在為這種針對性提供佐證。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結合自身經歷對本報記者指出,如果這個法案加入了有利于美國鋼鐵協會的部分,那毫無疑問是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從他的觀察來看,美國的鋼鐵、紡織等行業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相當落后。若不是保護主義政策,這些行業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這并不奇怪,美國鋼鐵行業最早針對日本企業,然后是韓國,現在就是中國了。“他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到,當地時間2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簽署了該法之后,在白宮辦公室發表的演說中,重點談到了該法對美國工人和產業的保護,尤其是鋼鐵行業就業的保護。他還談及,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和行動對付那些違法使用傾銷和補貼的國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在出口國匯率低估可能帶來的貿易影響,也會有工具來制約。
“比如說,在鋼鐵行業,我們已經拿出了過去幾百年更多的案例(來保護)。”奧巴馬說,“也給了我們新工具來應對(某些國家)匯率低估造成的削減美國產品,美國出口,以及貿易平衡。”
當中國的產能過剩遭遇美國的就業壓力
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里,保就業是決策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當目標市場—美國的需求減少,中國的鋼鐵等提振GDP的產業自然顯得過剩。而讓事情更復雜的是,很多被指產能過剩的企業,也是擔負就業,卻遭人詬病的“僵尸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美國不采取措施,雖然落后,但大量吸納就業的鋼鐵行業,會面臨大面積失業;另一方面,若中國過于急速地重拳去產能,也會讓人擔憂,再次引發”下崗潮“。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6日的發布會上稱,中國從2013年5月開始叫停過剩產能,不再核準新的過剩產能項目上馬,并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目前去產能工作正在順利推進。
“中國將進一步加大化解過剩產能的力度,5年之內鋼鐵產能要去掉1至1.5億噸,3到5年內煤炭產能除了要退出5億噸,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他說。
與此同時,他認為,中國不會因化解過剩產能而引發第二次下崗潮。他說,中央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困難職工。同時,各地政府也能妥善解決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
前述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強調,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協同應對,而不應簡單訴諸貿易保護的手段。
他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已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為兩國產業的正常貿易與良好合作創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中國政府將密切關注該案進展,堅決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