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下午,全國兩會河北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要求各位代表回到工作崗位后,要帶頭學習宣傳大會精神,引導干部群眾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和力量,特別是要抓好鋼鐵、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頭調結構、去產能、轉新業、促升級。
就河北來說,鋼鐵、煤炭產業曾經是賴以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鋼鐵、煤炭產業規模嚴重過大,供給能力嚴重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高排放、高耗能嚴重污染環境,以前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如果再不抓緊去產能、快轉型,就會走進死胡同。因此,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已是等不起、慢不得,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逆襲增長。
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我國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去杠桿”被中央列入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而河北省作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無疑成為當下“去產能”的主戰場。目前,河北經濟發展中很多問題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其根源在于需求變了,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因為質量、服務跟不上,才導致了“過剩”。這就需要我們從生產端入手、從供給側發力,大幅提升有效供給能力。不可否認,河北當下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科技、高品質產品供給相對不足,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把推進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作為推動轉型升級的牛鼻子”。要堅持分業施策、精準發力,推進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積極主動處置僵尸企業,變被動壓減過剩產能為主動化解產能過剩,而鋼鐵、煤炭企業不能只做“材料供應商”,要通過提升技術標準來促進產業結構的提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必定會帶來一時的陣痛,但陣痛過后是新生。我們要堅持依法依規退出,引導企業主動退出,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優化布局、調整退出一批,依法破產、關閉退出一批,調整戰略、轉型發展退出一批,兼并重組、減量置換一批,轉產搬遷、境外合作轉移一批,嚴格鋼鐵、煤炭、礦山企業的執法監管,確保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發展,擴大市場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雖然等不起、慢不得,但決不能忽視“去產能”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就業問題。據測算,僅鋼鐵、煤炭領域如果完成“去產能”的話,就會涉及到數以百萬計的職工需要轉崗再就業,這是絕對不容小覷,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產能要去,大量職工的飯碗也不能丟,要避免出現大規模下崗潮,要盡力為職工找到新的就業機會。”
當然,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并非一蹴而就,“保就業”的任務任重道遠。我們要正確處理好穩定經濟增長與結構性改革的關系,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采取過硬措施,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切實把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落到實處。
就河北來說,鋼鐵、煤炭產業曾經是賴以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鋼鐵、煤炭產業規模嚴重過大,供給能力嚴重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高排放、高耗能嚴重污染環境,以前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如果再不抓緊去產能、快轉型,就會走進死胡同。因此,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已是等不起、慢不得,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逆襲增長。
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我國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去杠桿”被中央列入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而河北省作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無疑成為當下“去產能”的主戰場。目前,河北經濟發展中很多問題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其根源在于需求變了,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因為質量、服務跟不上,才導致了“過剩”。這就需要我們從生產端入手、從供給側發力,大幅提升有效供給能力。不可否認,河北當下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科技、高品質產品供給相對不足,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把推進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作為推動轉型升級的牛鼻子”。要堅持分業施策、精準發力,推進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積極主動處置僵尸企業,變被動壓減過剩產能為主動化解產能過剩,而鋼鐵、煤炭企業不能只做“材料供應商”,要通過提升技術標準來促進產業結構的提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必定會帶來一時的陣痛,但陣痛過后是新生。我們要堅持依法依規退出,引導企業主動退出,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優化布局、調整退出一批,依法破產、關閉退出一批,調整戰略、轉型發展退出一批,兼并重組、減量置換一批,轉產搬遷、境外合作轉移一批,嚴格鋼鐵、煤炭、礦山企業的執法監管,確保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發展,擴大市場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雖然等不起、慢不得,但決不能忽視“去產能”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就業問題。據測算,僅鋼鐵、煤炭領域如果完成“去產能”的話,就會涉及到數以百萬計的職工需要轉崗再就業,這是絕對不容小覷,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產能要去,大量職工的飯碗也不能丟,要避免出現大規模下崗潮,要盡力為職工找到新的就業機會。”
當然,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并非一蹴而就,“保就業”的任務任重道遠。我們要正確處理好穩定經濟增長與結構性改革的關系,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采取過硬措施,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切實把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