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重慶煤監局、市煤管局及市有關部門、渝北區安監部門對億豐煤業、全發煤業等5個關閉煤礦進行了復核驗收。這標志著渝北區正式完成全部關閉退出煤炭產業程序。
2015年,是渝北區煤炭行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渝北區煤礦實現了幾十年開采史上第一次無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發生;這一年,渝北完成了全區14個煤礦完全關閉。
至此,在保障煤礦生產安全、開展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渝北在重慶市30個產煤區縣中率先整體退出了煤炭行業。
高度重視果斷決策
在重慶市所有產煤區縣中,渝北區煤層賦存條件并不理想。
截至2015年初,渝北區有14家煤礦企業,其中4家煤與瓦斯突出礦井、2家高瓦斯礦井和8家瓦斯礦井,分布在茨竹、大盛等6個鎮;年生產建設能力73萬噸,其中6萬噸/年7家、5萬噸/年3家、4萬噸/年4家。
據介紹,渝北區煤礦地質構造復雜,主要存在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然災害”,特別是瓦斯災害較重。
過去的10年來,盡管全區煤礦沒有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但由于少數煤礦安全生產基礎比較薄弱,職工流動性大,部分職工安全意識淡薄,違章作業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一些“零敲碎打”的一般事故仍對煤礦安全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
同時,近年來,特別是2012年以來,受全國煤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渝北區除少數煤礦略有利潤或基本持平外,絕大多數煤礦普遍虧損嚴重,負債經營,有的煤礦甚至舉債數千萬元。此種情況在企業安全管理方面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安全投入不足、隱患排查不徹底、整改不到位,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與日俱增。
“正是基于這兩點主要因素,近年來,渝北先后召開多次區委常委會和區政府常務會,痛下決心,決定用兩年時間,分批次將全區14個煤礦全部關閉。”渝北區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渝北區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的煤礦關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處理煤礦關閉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工作啟動以來,領導小組共召集有關部門和單位召開專題會議19次,研究部署關閉工作中的具體事務。
多措并舉“一礦一策”
為了實現“早關、快關、多關”目標,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近年來,渝北區安監局認真開展了調查摸底、梳理排查、宣講政策、分析形勢等工作,反復討論研究、深入調研,廣泛征求企業產煤鎮意見建議。
同時,組織人員到長壽區等周邊區縣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了初步方案,經區政府專題會多次研究,并通過區政府常務會審議、區政協協商、區人大審議、區委常委會討論研究,最終形成了關閉方案及獎補標準,為全年煤礦關閉工作開好了頭、起好了步。
2015年以來,渝北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還分別帶隊,多次到煤礦企業檢查關閉工作,進一步解決關閉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并多次深入關閉煤礦現場督查,指導設施設備撤除、井筒封閉等工作,并與煤礦業主談心對話17次,針對關閉工作分析形勢、講明道理、宣講政策,促使企業主動申請關閉,減小了關閉工作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加大協調配合力度,渝北區安監、國土、公安、工商等區級部門各施其職、各盡其責,產煤鎮嚴格履行屬地監管責任,村委會積極發揮宣傳員、信息員的作用,實現了關閉工作“三級”聯動,最終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5年最后關閉的5個煤礦均是難啃的“硬骨頭”,有投入上億元而產出不多的,有舉債七八千萬元的,有上百職工需要安置的,有剛通過技改擴能設計的,有處于穩定生產狀態的。對此,渝北區及時總結2015年先期關閉9個煤礦的成功經驗,對這5個煤礦實施“一礦一策”予以引導。
一是限時提供額外獎勵,對主動提出自愿關閉書面申請、不恢復生產直接進入關閉程序,且在2016年1月10前通過區級驗收的煤礦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二是為了實現“早關、快關”目標,杜絕待關閉煤礦“上演最后瘋狂”,以區政府同意的關閉退出方案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對自愿申請關閉的煤礦實行逐月遞減的額外資金獎勵,引導煤礦及早關停。三是穩妥職工安置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保護職工利益,并對原國有離退休人員做好解釋安置工作,保證礦區社會穩定;積極處置土地資產,切實減少煤礦業主的經濟損失。
政府引導發展轉型“現在來看,關閉煤礦這步棋我是走對了。”說這話的是重慶北斗醫院董事長辜宗秀。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兩年前,她還是一個手握兩個煤礦的“煤老板”。
在渝北區煤炭行業,辜宗秀算得上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當過采購員,開過餐館,1996年開始投身煤炭行業。煤炭給她帶來了財富,但煤礦安全事故也時常讓她焦頭爛額。
尤其是近幾年,由于煤炭市場行情低迷,投資煤礦幾乎無利可圖,辜宗秀開始認真思考脫離煤炭行業,謀求轉型。2014年3月,一直對醫療行業感興趣的辜宗秀開始籌備北斗醫院。
“按重慶市和渝北區政府的政策,選擇主動關閉煤礦,每個煤礦都能拿到獎補資金。如果出了安全生產事故,按事故性質關閉煤礦,那就一分錢都沒有了。”辜宗秀說。
于是,在2015年,辜宗秀選擇主動關閉了自己的兩個煤礦,轉而全心全意發展醫療產業。如今,她的北斗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設置床位200余張的綜合性醫院。
據介紹,在煤礦關閉退出過程中,渝北區堅持依法關礦、陽光關礦、和諧關礦的原則,將確保社會穩定和強化企業服務擺在各項工作首位,切實做到了煤礦關閉退出“零死亡”、“零復議”、“零訴訟”。
為鼓勵中小煤礦主動退出關閉,我市和各區縣都制定了資金獎補措施,用于關閉煤礦涉及的職工安置等事宜。渝北區設置配套資金2億多元,按照煤礦生產規模、資源儲量、關閉時間等,實行梯度獎補政策,鼓勵早關、快關。為了適當彌補企業提前停產關閉損失,渝北區在獎補政策之外還增加了專項激勵資金。
截至目前,渝北區財政2.02億元煤礦轉產扶持資金已全部到位,并及時撥付了已完成關閉的9個煤礦,剩余的5個煤礦也按規定根據關閉進度予以及時撥付。同時,在諸多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有多個關閉煤礦已成功轉型發展為醫療、加工、觀光農業等企業,生產經營穩定,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5年,是渝北區煤炭行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渝北區煤礦實現了幾十年開采史上第一次無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發生;這一年,渝北完成了全區14個煤礦完全關閉。
至此,在保障煤礦生產安全、開展煤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渝北在重慶市30個產煤區縣中率先整體退出了煤炭行業。
高度重視果斷決策
在重慶市所有產煤區縣中,渝北區煤層賦存條件并不理想。
截至2015年初,渝北區有14家煤礦企業,其中4家煤與瓦斯突出礦井、2家高瓦斯礦井和8家瓦斯礦井,分布在茨竹、大盛等6個鎮;年生產建設能力73萬噸,其中6萬噸/年7家、5萬噸/年3家、4萬噸/年4家。
據介紹,渝北區煤礦地質構造復雜,主要存在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然災害”,特別是瓦斯災害較重。
過去的10年來,盡管全區煤礦沒有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但由于少數煤礦安全生產基礎比較薄弱,職工流動性大,部分職工安全意識淡薄,違章作業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一些“零敲碎打”的一般事故仍對煤礦安全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
同時,近年來,特別是2012年以來,受全國煤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渝北區除少數煤礦略有利潤或基本持平外,絕大多數煤礦普遍虧損嚴重,負債經營,有的煤礦甚至舉債數千萬元。此種情況在企業安全管理方面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安全投入不足、隱患排查不徹底、整改不到位,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與日俱增。
“正是基于這兩點主要因素,近年來,渝北先后召開多次區委常委會和區政府常務會,痛下決心,決定用兩年時間,分批次將全區14個煤礦全部關閉。”渝北區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渝北區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的煤礦關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處理煤礦關閉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工作啟動以來,領導小組共召集有關部門和單位召開專題會議19次,研究部署關閉工作中的具體事務。
多措并舉“一礦一策”
為了實現“早關、快關、多關”目標,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近年來,渝北區安監局認真開展了調查摸底、梳理排查、宣講政策、分析形勢等工作,反復討論研究、深入調研,廣泛征求企業產煤鎮意見建議。
同時,組織人員到長壽區等周邊區縣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了初步方案,經區政府專題會多次研究,并通過區政府常務會審議、區政協協商、區人大審議、區委常委會討論研究,最終形成了關閉方案及獎補標準,為全年煤礦關閉工作開好了頭、起好了步。
2015年以來,渝北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還分別帶隊,多次到煤礦企業檢查關閉工作,進一步解決關閉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并多次深入關閉煤礦現場督查,指導設施設備撤除、井筒封閉等工作,并與煤礦業主談心對話17次,針對關閉工作分析形勢、講明道理、宣講政策,促使企業主動申請關閉,減小了關閉工作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加大協調配合力度,渝北區安監、國土、公安、工商等區級部門各施其職、各盡其責,產煤鎮嚴格履行屬地監管責任,村委會積極發揮宣傳員、信息員的作用,實現了關閉工作“三級”聯動,最終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5年最后關閉的5個煤礦均是難啃的“硬骨頭”,有投入上億元而產出不多的,有舉債七八千萬元的,有上百職工需要安置的,有剛通過技改擴能設計的,有處于穩定生產狀態的。對此,渝北區及時總結2015年先期關閉9個煤礦的成功經驗,對這5個煤礦實施“一礦一策”予以引導。
一是限時提供額外獎勵,對主動提出自愿關閉書面申請、不恢復生產直接進入關閉程序,且在2016年1月10前通過區級驗收的煤礦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二是為了實現“早關、快關”目標,杜絕待關閉煤礦“上演最后瘋狂”,以區政府同意的關閉退出方案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對自愿申請關閉的煤礦實行逐月遞減的額外資金獎勵,引導煤礦及早關停。三是穩妥職工安置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保護職工利益,并對原國有離退休人員做好解釋安置工作,保證礦區社會穩定;積極處置土地資產,切實減少煤礦業主的經濟損失。
政府引導發展轉型“現在來看,關閉煤礦這步棋我是走對了。”說這話的是重慶北斗醫院董事長辜宗秀。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兩年前,她還是一個手握兩個煤礦的“煤老板”。
在渝北區煤炭行業,辜宗秀算得上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她當過采購員,開過餐館,1996年開始投身煤炭行業。煤炭給她帶來了財富,但煤礦安全事故也時常讓她焦頭爛額。
尤其是近幾年,由于煤炭市場行情低迷,投資煤礦幾乎無利可圖,辜宗秀開始認真思考脫離煤炭行業,謀求轉型。2014年3月,一直對醫療行業感興趣的辜宗秀開始籌備北斗醫院。
“按重慶市和渝北區政府的政策,選擇主動關閉煤礦,每個煤礦都能拿到獎補資金。如果出了安全生產事故,按事故性質關閉煤礦,那就一分錢都沒有了。”辜宗秀說。
于是,在2015年,辜宗秀選擇主動關閉了自己的兩個煤礦,轉而全心全意發展醫療產業。如今,她的北斗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設置床位200余張的綜合性醫院。
據介紹,在煤礦關閉退出過程中,渝北區堅持依法關礦、陽光關礦、和諧關礦的原則,將確保社會穩定和強化企業服務擺在各項工作首位,切實做到了煤礦關閉退出“零死亡”、“零復議”、“零訴訟”。
為鼓勵中小煤礦主動退出關閉,我市和各區縣都制定了資金獎補措施,用于關閉煤礦涉及的職工安置等事宜。渝北區設置配套資金2億多元,按照煤礦生產規模、資源儲量、關閉時間等,實行梯度獎補政策,鼓勵早關、快關。為了適當彌補企業提前停產關閉損失,渝北區在獎補政策之外還增加了專項激勵資金。
截至目前,渝北區財政2.02億元煤礦轉產扶持資金已全部到位,并及時撥付了已完成關閉的9個煤礦,剩余的5個煤礦也按規定根據關閉進度予以及時撥付。同時,在諸多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有多個關閉煤礦已成功轉型發展為醫療、加工、觀光農業等企業,生產經營穩定,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