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股份公司熱軋作業部薄規格穩定軋制攻關又傳喜訊,1580產線2.0mm及以下薄規格日產量達到3602噸,大幅刷新產線紀錄。
薄規格軋制過程中,不僅存在較大的卡鋼、廢鋼風險,而且極易出現表面、板形等質量問題,其穩定的軋制能力是產線制造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體現。2016年初,熱軋作業部明確提出要“在薄規格批量生產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一場瞄準戰略產品、關鍵技術、核心質量的攻關項目就此展開。該作業部聚焦現場問題,結合“周總結、旬預測、月分析”的管理實踐,探索實施了薄規格“天天讀”管理模式,通過每天的專題會議,實時跟蹤現場問題,細化攻關方案,強化專業協同,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克難。
頭尾穩定性控制,一度成為薄規格產品開發、訂單兌現、成本控制上的“攔路虎”;甩尾、頭尾折疊等問題頻發,影響軋輥表面質量,極易導致周期性輥印缺陷,直接造成后續排產困難。在多輪攻關試驗的基礎上,今年3月份技術人員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粗軋鐮刀彎改進技術和軋輥防損傷技術。粗軋鐮刀彎調節不僅影響精軋工序的軋制穩定性,還決定著粗軋工作輥的可利用周期,限制著薄規格產能的突破。攻關團隊通過開展試驗,改善軋制條件,實現15mm鐮刀彎合格率提高10%、30mm合格率提高5%,軋制水平顯著提升。通過優化軋制策略、多次試驗F7軋輥防損傷功能,成功開發了有鋼種規格針對性的尾部輥縫優化技術,通過一些微功能的投入,成功降低了輥印缺陷發生概率,綜合成材率提高0.82%。
薄規格軋制過程中,不僅存在較大的卡鋼、廢鋼風險,而且極易出現表面、板形等質量問題,其穩定的軋制能力是產線制造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體現。2016年初,熱軋作業部明確提出要“在薄規格批量生產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一場瞄準戰略產品、關鍵技術、核心質量的攻關項目就此展開。該作業部聚焦現場問題,結合“周總結、旬預測、月分析”的管理實踐,探索實施了薄規格“天天讀”管理模式,通過每天的專題會議,實時跟蹤現場問題,細化攻關方案,強化專業協同,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克難。
頭尾穩定性控制,一度成為薄規格產品開發、訂單兌現、成本控制上的“攔路虎”;甩尾、頭尾折疊等問題頻發,影響軋輥表面質量,極易導致周期性輥印缺陷,直接造成后續排產困難。在多輪攻關試驗的基礎上,今年3月份技術人員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粗軋鐮刀彎改進技術和軋輥防損傷技術。粗軋鐮刀彎調節不僅影響精軋工序的軋制穩定性,還決定著粗軋工作輥的可利用周期,限制著薄規格產能的突破。攻關團隊通過開展試驗,改善軋制條件,實現15mm鐮刀彎合格率提高10%、30mm合格率提高5%,軋制水平顯著提升。通過優化軋制策略、多次試驗F7軋輥防損傷功能,成功開發了有鋼種規格針對性的尾部輥縫優化技術,通過一些微功能的投入,成功降低了輥印缺陷發生概率,綜合成材率提高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