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去年原材料價格暴跌,但是中國大宗商品交易所卻從中受益,緣于投資者蜂擁押注鋼鐵、大豆、鐵礦石等一切大宗商品。這樣使得去年全年,中國大宗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量增速奪下全球第一的寶座。
據(jù)WorldFederationofExchanges(簡稱WFE,世界交易所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去年的大宗商品合約成交量飆升到逾10億份。
該組織昨天公布報告稱,大連的成交量去年攀升了45%,上海增長了25%。
大宗商品世界的中心正在向東轉(zhuǎn)移:作為全球最大原材料消費國,中國大宗商品交易所近年來的成交量增速,已令倫敦金屬交易所等競爭對手相形見絀。
去年,從散戶到本地對沖基金的各種投機者涌入該市場,令中國的交易步伐進一步加快。
同時中國經(jīng)濟增長放緩,市場供應(yīng)過剩,令原材料價格下挫,衡量22種原材料投資回報率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shù)在2015年跌至7年低點。
此外根據(jù)WFE的數(shù)據(jù)顯示,亞太地區(qū)的大宗商品交易量去年激增55%,而2014年和2013年增幅僅分別為9%和16%。
相比之下,去年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的交易量只增長了17%,而倫敦金屬交易所更是下跌了4%。全球大宗商品衍生品合約成交量共計43億份,較2014年增長了26%。
WFE稱,按合約成交量計算,大連商品交易所趕超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市場;這要歸功于鐵礦石合約成交量增長了一倍有余,豆粕合約也增長了41%。
油價下跌,提振了最大兩份能源合約所在的ICE歐洲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投。彭博大宗商品指數(shù)的波動率在去年8月觸及了3年高點。
大連和上海交易所的合約成交額依然小于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或倫敦金屬交易所。
按成交額計,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是最大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2015年成交額達41.15萬億美元。
WFE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共計成交了234億份衍生品合約,較此前一年增長12%。大宗商品衍生品合約交易量增長了26%,至43億份,其中交投最活躍的是期貨合約。
據(jù)WorldFederationofExchanges(簡稱WFE,世界交易所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去年的大宗商品合約成交量飆升到逾10億份。
該組織昨天公布報告稱,大連的成交量去年攀升了45%,上海增長了25%。
大宗商品世界的中心正在向東轉(zhuǎn)移:作為全球最大原材料消費國,中國大宗商品交易所近年來的成交量增速,已令倫敦金屬交易所等競爭對手相形見絀。
去年,從散戶到本地對沖基金的各種投機者涌入該市場,令中國的交易步伐進一步加快。
同時中國經(jīng)濟增長放緩,市場供應(yīng)過剩,令原材料價格下挫,衡量22種原材料投資回報率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shù)在2015年跌至7年低點。
此外根據(jù)WFE的數(shù)據(jù)顯示,亞太地區(qū)的大宗商品交易量去年激增55%,而2014年和2013年增幅僅分別為9%和16%。
相比之下,去年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的交易量只增長了17%,而倫敦金屬交易所更是下跌了4%。全球大宗商品衍生品合約成交量共計43億份,較2014年增長了26%。
WFE稱,按合約成交量計算,大連商品交易所趕超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市場;這要歸功于鐵礦石合約成交量增長了一倍有余,豆粕合約也增長了41%。
油價下跌,提振了最大兩份能源合約所在的ICE歐洲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投。彭博大宗商品指數(shù)的波動率在去年8月觸及了3年高點。
大連和上海交易所的合約成交額依然小于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或倫敦金屬交易所。
按成交額計,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集團是最大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2015年成交額達41.15萬億美元。
WFE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共計成交了234億份衍生品合約,較此前一年增長12%。大宗商品衍生品合約交易量增長了26%,至43億份,其中交投最活躍的是期貨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