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行業盈利同比降幅超9成,煤企盈利難度增加,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長江證券近日發布煤炭行業深度報告如是說。
據了解,在山西的上市公司中,煤炭行業上市公司就占據了近四成。那么,在去年的一年中,這8家企業的效益如何?各公司對行業前景如何看?各家對來年的發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此,記者對這8家上市公司剛剛出爐的2015年報進行了分析。
年報季報數據慘淡,行業深陷“寒冬”
記者對山西8家上市煤炭行業一季度報告進行了分析,發現只有大同煤業和永泰能源實現凈利同比增長,增長率分別為247.06%和37.19%。其余6家即煤氣化、西山煤電、潞安環能、陽泉煤業、*ST山煤和蘭花科創實現凈利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14.70%、42.68%、70.38%、83.63%、955.34%、30548%。
今年一季報中,煤炭行業疲態盡顯。回溯8家公司公布的2015年年報,行業的寒冬依然未盡。
2015年,永泰能源全年實現凈利60301.57萬元,同比增長48.8%,每股收益0.05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3.27%;
西山煤電全年實現凈利14104.77萬元,同比下降48.37%,每股收益0.045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88%;
陽泉煤業全年實現凈利8339.22萬元,同比下降91.57%,每股收益0.0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58%;
潞安環能全年實現凈利10301.95萬元,同比下降89.51%,每股收益0.0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57%;
蘭花科創全年實現凈利1372.55萬元,同比下降79.45%,每股收益0.01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14%;
大同煤業全年實現凈利-180102.09萬元,同比下降1308%,每股收益-1.080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8.21%;
*ST山煤全年實現凈利潤-238021.41萬元,每股收益-1.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7.96%;
煤氣化全年實現凈利-156599.12萬元,同比下降57.4%,每股收益-3.04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52.92%。
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是用來說明公司利用單位凈資產創造利潤能力的大小的一個平均指標。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省這8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中,永泰能源盈利能力最強,煤氣化最弱。
記者對這8家上市公司從2013年至2015年滾動3年的年報進行了梳理統計。縱看8家企業3年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除了大同煤業,其余7家公司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遞減,由此可見,曾經“發光發熱”的煤炭行業如今卻深陷“寒冬”。
2016年將是煤炭行業更加艱難的一年
在2015年的年報中,各公司分別對所處行業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可為我省同類公司借鑒。
潞安環能在年報中分析稱,“十二五”期間,尤其是去年以來,國際宏觀經濟和政治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呈現“三期疊加”新常態,煤炭行業在低谷期生死線上徘徊,煤炭企業在低迷的經濟結構調整中舉步維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煤氣化稱,2015年,煤氣化太原工廠區關停導致公司產業鏈斷裂,主營業務僅以煤炭為主,公司生產經營十分困難。
蘭花科創稱,一年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以及煤炭、尿素市場需求不足、價格大幅下滑,陷入行業性虧損的嚴峻形勢,2015年成為該公司發展史上極為困難的一年。
永泰能源分析稱,煤炭行業由于煤炭市場需求進一步走弱,供需關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產能過剩、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市場延續下滑態勢,煤炭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市場形勢更加嚴峻。
大同煤業根據走訪用戶分析稱,煤炭行業要走出低谷,還需要至少3年時間,而且2016年是最困難的一年,煤炭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去產能和重組。
山煤國際認為,從全球經濟形勢來看,復蘇乏力態勢難改。從國內和山西省經濟發展來看,持續回落壓力較大。2016年將是煤炭行業更加艱難的一年。
西山煤電預計“十三五”期間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煤炭行業仍將面臨能源需求強度下降、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煤炭開發和利用環境制約增強等不利因素。
陽泉煤業在2015年報中分析,中國煤電需求量漸趨減少,南方地區火電需求疲軟,電廠耗煤形勢低迷。沿海六大電廠庫存保持高位,日耗煤量下降,煤炭采購維持低位狀態,環渤海煤炭庫存環比增加。
記者通過分析發現,價格跌跌不休,效益一路下滑,虧損面不斷擴大……煤炭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從8家企業的年報中不難看出,他們對行業前景的展望均難言樂觀。
在“陣痛”中謀求新“活法”
面對困難形勢,煤企如何應對?
陽泉煤業2014年報提出,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公司增添活力,把成本管控作為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落腳點,深度調整公司運營的組織方式,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報告期內,永泰能源面對煤炭市場低迷的形勢,公司積極落實向“能源、物流、投資”三大產業轉型的發展戰略,并成功實現了由原有的單一煤炭產業向綜合能源企業的轉型。
蘭花科創提出,2016年,公司將按照“強煤、調肥、上化、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安全基礎管理和保障能力,提高生產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努力保障公司經營發展保持平穩運行并實現新的發展。
山煤國際認為,面對煤炭行業的寒冬,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煤企脫困。公司將積極創新商業模式,持續強化成本管理,全力把控經營風險,推動企業走出困境,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大同煤業表示,將做優煤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潞安環能表示,將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環保能源品牌企業為戰略目標。
西山煤電表示,將實施轉崗分流,推進兼并重組,加快信息化建設與轉型發展步伐,全面打造安全、管理、改革、創新、民生持續進步的現代化新型能源企業。
煤氣化表示,將以“調結構、強素質、促轉型”為主線,調整優化煤炭產業產品結構,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加快轉型項目建設,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年報中記者看到,在當前行業低迷的局面下,加快優勝劣汰、提高產業集中度無疑是煤炭企業的大勢所趨。
據了解,在山西的上市公司中,煤炭行業上市公司就占據了近四成。那么,在去年的一年中,這8家企業的效益如何?各公司對行業前景如何看?各家對來年的發展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此,記者對這8家上市公司剛剛出爐的2015年報進行了分析。
年報季報數據慘淡,行業深陷“寒冬”
記者對山西8家上市煤炭行業一季度報告進行了分析,發現只有大同煤業和永泰能源實現凈利同比增長,增長率分別為247.06%和37.19%。其余6家即煤氣化、西山煤電、潞安環能、陽泉煤業、*ST山煤和蘭花科創實現凈利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14.70%、42.68%、70.38%、83.63%、955.34%、30548%。
今年一季報中,煤炭行業疲態盡顯。回溯8家公司公布的2015年年報,行業的寒冬依然未盡。
2015年,永泰能源全年實現凈利60301.57萬元,同比增長48.8%,每股收益0.05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3.27%;
西山煤電全年實現凈利14104.77萬元,同比下降48.37%,每股收益0.045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88%;
陽泉煤業全年實現凈利8339.22萬元,同比下降91.57%,每股收益0.0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58%;
潞安環能全年實現凈利10301.95萬元,同比下降89.51%,每股收益0.0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57%;
蘭花科創全年實現凈利1372.55萬元,同比下降79.45%,每股收益0.01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14%;
大同煤業全年實現凈利-180102.09萬元,同比下降1308%,每股收益-1.080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8.21%;
*ST山煤全年實現凈利潤-238021.41萬元,每股收益-1.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7.96%;
煤氣化全年實現凈利-156599.12萬元,同比下降57.4%,每股收益-3.048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52.92%。
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是用來說明公司利用單位凈資產創造利潤能力的大小的一個平均指標。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省這8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中,永泰能源盈利能力最強,煤氣化最弱。
記者對這8家上市公司從2013年至2015年滾動3年的年報進行了梳理統計。縱看8家企業3年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除了大同煤業,其余7家公司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遞減,由此可見,曾經“發光發熱”的煤炭行業如今卻深陷“寒冬”。
2016年將是煤炭行業更加艱難的一年
在2015年的年報中,各公司分別對所處行業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可為我省同類公司借鑒。
潞安環能在年報中分析稱,“十二五”期間,尤其是去年以來,國際宏觀經濟和政治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呈現“三期疊加”新常態,煤炭行業在低谷期生死線上徘徊,煤炭企業在低迷的經濟結構調整中舉步維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煤氣化稱,2015年,煤氣化太原工廠區關停導致公司產業鏈斷裂,主營業務僅以煤炭為主,公司生產經營十分困難。
蘭花科創稱,一年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以及煤炭、尿素市場需求不足、價格大幅下滑,陷入行業性虧損的嚴峻形勢,2015年成為該公司發展史上極為困難的一年。
永泰能源分析稱,煤炭行業由于煤炭市場需求進一步走弱,供需關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產能過剩、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市場延續下滑態勢,煤炭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市場形勢更加嚴峻。
大同煤業根據走訪用戶分析稱,煤炭行業要走出低谷,還需要至少3年時間,而且2016年是最困難的一年,煤炭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去產能和重組。
山煤國際認為,從全球經濟形勢來看,復蘇乏力態勢難改。從國內和山西省經濟發展來看,持續回落壓力較大。2016年將是煤炭行業更加艱難的一年。
西山煤電預計“十三五”期間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煤炭行業仍將面臨能源需求強度下降、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煤炭開發和利用環境制約增強等不利因素。
陽泉煤業在2015年報中分析,中國煤電需求量漸趨減少,南方地區火電需求疲軟,電廠耗煤形勢低迷。沿海六大電廠庫存保持高位,日耗煤量下降,煤炭采購維持低位狀態,環渤海煤炭庫存環比增加。
記者通過分析發現,價格跌跌不休,效益一路下滑,虧損面不斷擴大……煤炭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從8家企業的年報中不難看出,他們對行業前景的展望均難言樂觀。
在“陣痛”中謀求新“活法”
面對困難形勢,煤企如何應對?
陽泉煤業2014年報提出,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公司增添活力,把成本管控作為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落腳點,深度調整公司運營的組織方式,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報告期內,永泰能源面對煤炭市場低迷的形勢,公司積極落實向“能源、物流、投資”三大產業轉型的發展戰略,并成功實現了由原有的單一煤炭產業向綜合能源企業的轉型。
蘭花科創提出,2016年,公司將按照“強煤、調肥、上化、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安全基礎管理和保障能力,提高生產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努力保障公司經營發展保持平穩運行并實現新的發展。
山煤國際認為,面對煤炭行業的寒冬,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煤企脫困。公司將積極創新商業模式,持續強化成本管理,全力把控經營風險,推動企業走出困境,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大同煤業表示,將做優煤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潞安環能表示,將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環保能源品牌企業為戰略目標。
西山煤電表示,將實施轉崗分流,推進兼并重組,加快信息化建設與轉型發展步伐,全面打造安全、管理、改革、創新、民生持續進步的現代化新型能源企業。
煤氣化表示,將以“調結構、強素質、促轉型”為主線,調整優化煤炭產業產品結構,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加快轉型項目建設,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年報中記者看到,在當前行業低迷的局面下,加快優勝劣汰、提高產業集中度無疑是煤炭企業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