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炭去產能目標超預期但市場還是不看好煤價
在各地去產能的政策呼聲中,一路下滑的煤炭價格終于企穩,部分煤種價格甚至出現回升,但這并不意味著,煤炭價格就此走出低谷,開始爬高。
繼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意見脫困發展的意見》,國土資源部、人社部、安監總局等部門出臺了配套文件后,各地方煤炭大省紛紛亮出了各自的去產能目標。
密集出臺的去產能政策,促使國內一季度煤炭產量下降,煤炭行情出現好轉。其中,焦煤價格上漲最為明顯,河北、山東等地企業的焦炭銷售價格的漲幅,達到了50元/噸。
5月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4月下旬的焦煤(1/3焦煤)價格為527.1元/噸,較上期上漲13.3元/噸,漲幅為2.6%。
“近期國內鋼鐵市場出現回暖,鋼材用量加大、價格上漲帶動了焦煤的價格。”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按終端用途劃分,一般生產的煤炭可分為兩種:焦煤與動力煤。前者主要用于鋼、鐵冶煉,后者主要用于熱電廠、工礦企業提供燃動力。
關大利還指出,煤價上漲的另一原因是疊加了目前去產能政策的影響,尤其山西等地,是中國焦煤的主要產區,其執行的去產能政策更為嚴格,控制產量比較明顯,造成了一定的供給端緊縮,影響焦煤的價格上行。
截至目前,已有山西、陜西、貴州、內蒙古、山東、河北等多個省份明確表示嚴格按照276個工作日要求,并公布了重新核定后的生產能力。
4月29日,內蒙古煤炭工業局發布通知,內蒙古按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生產能力,其中非央企生產煤礦合計產能由原來的3.87億噸減少至3.25億噸,減少產能約6200萬噸,減少16.05%。
貴州省能源局也于日前公布了貴州全省生產煤礦重新核定后的產能情況。貴州全省生產礦井共709處,合計年產能由原來的約1.8億噸減少至1.52億噸,產能減少約15.63%。
按照重新確定煤礦生產能力要求,山東省143處生產煤礦生產能力,由原來的1.7億噸減少為1.42億萬噸,年產能減少2837萬噸,下降16.7%。此外,全省八處在建煤礦也由765萬噸減少為644萬噸。
山西省出臺的《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
但關大利認為,焦煤的價格上行形勢并不能持續太久。“預計6月焦煤價格會開始回落。鋼鐵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材料漲價的幅度影響到它的盈利空間,開工率就會下降,目前已經有鋼廠表示,不愿意焦炭上漲價格了。”關大利說。
動力煤價格與年初相比,也有小幅上漲,但漲幅不及焦煤。5月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9元/噸,較年初的371元/噸上漲了18元/噸,已持續一個多月保持平穩。
利多煤價的因素,是近期山西、陜西等地發生了多起煤礦安全事故,煤炭主產區限產政策收緊,加上越來越多的省份執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加入去產能行列,可能將導致國內煤炭供應緊張。
但對于各地方去產能的力度和效果,業內也有人士持懷疑態度。“雖然都表示會按照276個工作日執行,但是靠放假不一定就能降低產能。”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各個礦的執行政策不一,具體的執行情況也有待觀察。”
動力煤產能過剩的根本狀態未得到改善,多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火電廠的發電負荷情況并不樂觀,電廠對煤炭的需求仍處于淡季,未來幾個月動力煤價格即使有漲幅,也并不會太大。
根據中電聯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1-3月,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同比下降2.2%。火電設備利用小時1006小時(其中煤電1054小時),同比降低108小時,已連續二十個月同比降低,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
有機構分析報告指出,由于動力煤下游需求受水電及核電等沖擊嚴重,尤其是華南地區,近期價格相對焦煤等品種表現較為溫和,預計今年市場的主線仍是圍繞供應端的變化。
“進入4月以來,南方部分省份的煤炭需求還將受到水電的影響。”關大利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西南地區,湖北、湖南等地的水電進入高發時期,優先考慮水電負荷,自然會降低火電發電量。”
“湖南、湖北地區原本為煤炭凈調入省,該地區火電廠的煤炭需求減少,對市場的影響較大,動力煤之后的行情并不看好。”關大利說。
在各地去產能的政策呼聲中,一路下滑的煤炭價格終于企穩,部分煤種價格甚至出現回升,但這并不意味著,煤炭價格就此走出低谷,開始爬高。
繼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意見脫困發展的意見》,國土資源部、人社部、安監總局等部門出臺了配套文件后,各地方煤炭大省紛紛亮出了各自的去產能目標。
密集出臺的去產能政策,促使國內一季度煤炭產量下降,煤炭行情出現好轉。其中,焦煤價格上漲最為明顯,河北、山東等地企業的焦炭銷售價格的漲幅,達到了50元/噸。
5月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4月下旬的焦煤(1/3焦煤)價格為527.1元/噸,較上期上漲13.3元/噸,漲幅為2.6%。
“近期國內鋼鐵市場出現回暖,鋼材用量加大、價格上漲帶動了焦煤的價格。”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按終端用途劃分,一般生產的煤炭可分為兩種:焦煤與動力煤。前者主要用于鋼、鐵冶煉,后者主要用于熱電廠、工礦企業提供燃動力。
關大利還指出,煤價上漲的另一原因是疊加了目前去產能政策的影響,尤其山西等地,是中國焦煤的主要產區,其執行的去產能政策更為嚴格,控制產量比較明顯,造成了一定的供給端緊縮,影響焦煤的價格上行。
截至目前,已有山西、陜西、貴州、內蒙古、山東、河北等多個省份明確表示嚴格按照276個工作日要求,并公布了重新核定后的生產能力。
4月29日,內蒙古煤炭工業局發布通知,內蒙古按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生產能力,其中非央企生產煤礦合計產能由原來的3.87億噸減少至3.25億噸,減少產能約6200萬噸,減少16.05%。
貴州省能源局也于日前公布了貴州全省生產煤礦重新核定后的產能情況。貴州全省生產礦井共709處,合計年產能由原來的約1.8億噸減少至1.52億噸,產能減少約15.63%。
按照重新確定煤礦生產能力要求,山東省143處生產煤礦生產能力,由原來的1.7億噸減少為1.42億萬噸,年產能減少2837萬噸,下降16.7%。此外,全省八處在建煤礦也由765萬噸減少為644萬噸。
山西省出臺的《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
但關大利認為,焦煤的價格上行形勢并不能持續太久。“預計6月焦煤價格會開始回落。鋼鐵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材料漲價的幅度影響到它的盈利空間,開工率就會下降,目前已經有鋼廠表示,不愿意焦炭上漲價格了。”關大利說。
動力煤價格與年初相比,也有小幅上漲,但漲幅不及焦煤。5月4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9元/噸,較年初的371元/噸上漲了18元/噸,已持續一個多月保持平穩。
利多煤價的因素,是近期山西、陜西等地發生了多起煤礦安全事故,煤炭主產區限產政策收緊,加上越來越多的省份執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加入去產能行列,可能將導致國內煤炭供應緊張。
但對于各地方去產能的力度和效果,業內也有人士持懷疑態度。“雖然都表示會按照276個工作日執行,但是靠放假不一定就能降低產能。”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各個礦的執行政策不一,具體的執行情況也有待觀察。”
動力煤產能過剩的根本狀態未得到改善,多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火電廠的發電負荷情況并不樂觀,電廠對煤炭的需求仍處于淡季,未來幾個月動力煤價格即使有漲幅,也并不會太大。
根據中電聯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1-3月,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同比下降2.2%。火電設備利用小時1006小時(其中煤電1054小時),同比降低108小時,已連續二十個月同比降低,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
有機構分析報告指出,由于動力煤下游需求受水電及核電等沖擊嚴重,尤其是華南地區,近期價格相對焦煤等品種表現較為溫和,預計今年市場的主線仍是圍繞供應端的變化。
“進入4月以來,南方部分省份的煤炭需求還將受到水電的影響。”關大利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西南地區,湖北、湖南等地的水電進入高發時期,優先考慮水電負荷,自然會降低火電發電量。”
“湖南、湖北地區原本為煤炭凈調入省,該地區火電廠的煤炭需求減少,對市場的影響較大,動力煤之后的行情并不看好。”關大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