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顯示,煤氣綜合利用高效發電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投入12.6億元,建設期為2年。該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年均減少外購用電成本約37,618萬元,經濟效益指標較好,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為19.98%,投資回收期為6.17年(稅后含建設期)。此外,公司擬使用5億元本次募集資金償還部分銀行借款。公司表示,若以一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4.35%進行測算,公司每年可減少財務費用約2175萬元。
公司表示,公司將使用部分募集資金用于煤氣綜合利用高效發電項目,采用技術先進成熟的高效煤氣發電機組,替代現有小機組,力保長期運行的可靠性與經濟性且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富余高爐煤氣發電,采用國內成熟的低熱值高效率發電技術,提高富余煤氣發電效率,增加自發電量,以提高企業自發電比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圍繞“十三五”的發展規劃與節能規劃,結合企業現狀,合理確定燃氣高效發電機組的規模,遵循國家對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的政策。
最近幾年來,鋼鐵行業作為產能過剩最嚴重、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的主基調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鋼鐵行業在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新環保法持續實施、鋼鐵下游需求繼續下滑、鋼鐵產能依舊過剩嚴重、鋼鐵企業盈利惡化等背景下,鋼鐵行業必將加大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淘汰落后產能,兼并重組、優化結構調整,對內挖潛、持續全方位降本,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并重,促進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競爭,以及經營效率的不斷提升。
新鋼股份除自發電外,每年需外購電量23.75億度,自發電比例僅占總用電38%,受電網結構局限,目前只能采用多臺小規模、技術較落后的中溫中壓煤氣發電機組就近并入公司內部變電所10kV母線,其能耗較高,發電效率僅為大容量(93MW)高效發電機組的50%左右,自發電比例大大落后于行業自發電量80%的先進水平。若采用新型煤氣發電技術即高溫超高壓發電機組,其能耗約為3Nm3/kwh(折合高爐煤氣),有效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為高效利用二次能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有助于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同時利用本次定增募集資金償債,有望降低公司負債率,提升公司財務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