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遭遇,讓卞明江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唐山那些全家都在鋼鐵企業工作的家庭,在這種形勢下面臨著全家下崗的境地,他們該怎么辦?
這僅僅是改革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對于唐山這個曾經以鋼鐵聞名的產業大市來說,去產能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按照《河北省消減煤炭消費及壓減鋼鐵等產能任務分解方案》,到2017年,唐山還需壓減煉鐵產能2800萬噸,煉鋼產能4000萬噸,化解任務占全國的二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5月26日,河北省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動員會上,要求唐山2018年到2020年期間再壓減煉鐵產能298萬噸,煉鋼產能501萬噸。完成這些數字,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為此,唐山下了“狠手”,采用了4個“倒逼法”力推去產能任務目標完成。
一是依法倒逼。按照環保法要求,開展鋼鐵、焦化、水泥、電力等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要求各企業在各主要排污節點配齊環保設施,嚴厲處罰不能按時完成治理任務和不達標排放的企業,倒逼產能退出。
二是差別化倒逼。對限制類、環保不達標排放的裝備,實施差別化電價等經濟措施,提高其運行成本,迫使其退出市場。2015年,唐山向鋼鐵行業征收差別電費5121萬元。
三是市場化倒逼。唐山建立產能交易平臺,允許縣(市)區在完成化解任務的前提下,對鋼鐵產能進行交易,為優勢鋼鐵企業“上大壓小”、實施兼并重組提供通道。
四是末位淘汰。設置環境保護、壓減進度、企業節能、安全生產、稅費貢獻、規劃布局、工資社保、鏈條延伸等8項評價指標和指標權重,由各部門打分,對鋼鐵企業和裝備進行綜合評價,末位淘汰。
用“倒逼法”去產能,成效很明顯,也為唐山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
最大的收獲,是運用市場手段去除了一批僵尸企業。過去,唐山部分鋼鐵企業因為市場原因相繼停產,恢復生產無望,成為老大難問題。利用這次去產能的契機,唐山對連續停產一年以上的鋼鐵企業依法處置,實現整體出清。
對位于城市建成區和生態紅線控制區的企業,實施強制整體或減量退出。
另一個收獲,是利用兼并重組,組建活力迸發的鋼鐵企業集團。目前,唐山加快了9大鋼鐵集團整合重組步伐,同時推進轉產搬遷,利用境外合作轉移鋼鐵產能。一是向境外產能轉移,加快唐鋼在老撾合資建設300萬噸鋼鐵廠項目進程;二是向境外產業鏈延伸,推進唐山神鷹公司在匈牙利合資建設50萬噸彩涂板生產線項目;三是向境外轉產發展,爭取唐鋼在泰國合資建設的鋼材配送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由冶煉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去除僵尸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帶來最突出的問題是職工就業問題。
據卞明江介紹,壓減4000萬噸煉鋼產能,將直接涉及就業人員6.8萬名,到去年底,唐山已經化解鋼產能2357萬噸,直接造成3萬多職工下崗失業。再加上與鋼鐵配套的上下游產業,下崗的職工會更多??梢哉f,在唐山,鋼鐵行業牽一發而動全身,去產能同時也影響了企業職工的“飯碗”。
解決職工安置問題的辦法,是大力發展新興替代產業。
“去產能疾風驟雨,發展新興替代產業和風細雨。”卞明江認為,在加快去產能的同時,如何發展新型替代產業,解決職工就業問題,是去產能過程中必須首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一些扶助措施相繼出臺。為了維護職工利益,唐山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對促進職工轉崗職業培訓、不裁員或少裁員、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和單位,給予相應政策性補貼;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人員,按規定發放失業保險金;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除了職工安置問題,企業資產處置也是個大問題。
據初步估算,唐山全市現存44家鋼鐵企業負債高達1950億元,其中包括銀行貸款、企業間拆借和民間集資等多種債務,涉及債權人多,處理起來極為棘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唐山有關部門正進一步摸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