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整體走強帶動
今年以來,商品市場交易日趨活躍,總持倉量持續上行。文華商品指數自2月17日觸及110.25的低位后,便一路增倉上行。進入4月中旬以后,行情的上漲速度大大加快,以收盤價計算,僅僅9個交易日就實現了從114.85點到127.23點高達10.78%的漲幅,這種上漲速度對于市場整體行情來說可謂相當罕見。在此過程中,以螺紋鋼、鐵礦石為代表的黑色系品種交投活躍,流動性強,兼之資金容納量大、且受外盤行情影響小,因而成為市場的交易熱點,行情漲幅遠勝商品整體走勢,成為期市的領漲品種。
自4月下旬開始,包括黑色系在內的主要品種自高位回落,截至5月底,鐵礦石主力1609合約最低價較前高暴跌34.3%,而與此同時,文華商品指數卻只下跌9.71%,且隨后便開始再度增倉上行,至6月底,更是突破了4月的前高。最近一個多月,黑色系品種正處于供需兩淡的弱穩狀態,現貨基本面對盤面走勢影響有限,金融屬性主導著期貨行情。受此影響,鐵礦石為期市整體走勢所帶動,后市隨著持倉量的緩慢回落,將再次沖高。
鐵礦石庫存長期高企
我的鋼鐵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全國45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為10461萬噸,周環比增加193萬噸,創下2014年12月中旬以來的新高;其中澳洲礦5770萬噸,增加181萬噸;巴西礦2199萬噸,增加55萬噸。港口鐵礦石數量已經連續7周維持在1億噸以上的高位,且近兩周連續出現200萬噸左右的周環比增量。鋼材需求淡季背景下,鐵礦石現貨庫存壓力進一步凸顯。
此外,根據機構數據可知,截至7月1日當周,國內大中型鋼廠進口鐵礦石平均庫存可用天數為23天,周環比減少2天,較此前一周可用25天的外礦庫存水平大幅下滑。近期,港口礦現貨價格雖然隨期貨價格走高而繼續拉升,鋼廠補庫意愿低迷,但市場交易活動明顯清淡。隨著下游需求在淡季效應的壓制下逐漸萎縮,鋼廠缺乏超量購礦動力,開始表現出壓縮原料庫存、回歸低庫存策略的傾向。
上游供應維持正常
就內礦供應來看,截至6月24日,全國礦山開工率為42.9%,較6月12日微降0.5個百分點,自4月中旬以來,一直維持在42%以上的穩定水平。在外礦價格大漲的刺激下,國產礦提價意愿明顯上升,缺貨地區內礦價格普遍有所上漲。不過,由于淡季已至,礦山對后市并未盲目樂觀,多數國內礦將維持目前的生產、銷售狀態,且除南方地區部分礦山受雨水影響產量下降外,其余地區情況變化不大,預計短期內國產礦供應將維持穩定。
而從外礦供應的角度分析,6月20日—6月26日當周,澳大利亞鐵礦石發貨總量為1498.4萬噸,周環比減少43.5萬噸;其中往中國發貨量為1149.3萬噸,周環比減少204.3萬噸。當周巴西鐵礦石發貨總量為743.48萬噸,周環比增加50.52萬噸。澳巴兩國發貨量繼續維持正常較高水平,但與此同時,國內鋼廠購礦量卻開始緩慢萎縮,未來或將導致港口庫存進一步攀升,并對鐵礦石價格產生供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