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鋼漢鋼鋼軋事業部高線工段一捆捆生銹廢棄的打包絲成了棒線工段的搶手貨,這不,一大早棒線工段的小郭又來高線工段搶寶貝了。廢舊生銹的打包絲怎么成了寶貝?正在搬打包絲的小郭解開了這一疑惑。
原來,棒線工段在換輥換槽時需要通過磨槽來增加槽面與紅鋼的摩擦力,從而避免紅鋼在咬入軋輥時出現打滑現象。之前一直磨槽的焊條硬度大、附著性強,雖然能增加槽面的摩擦力避免打滑,但焊接后易造成軋輥表面蹦槽、軋件表面缺陷、料型不準確,影響成品質量,有時會損壞下一道次軋機導衛造成廢鋼,更重要的是焊點還會造成軋輥在下線維修時車削難度增大,降低軋輥使用壽命,且消耗快、成本高,浪費較大。
用廢舊打包絲替代焊條進行磨槽,不僅能達到增加槽面與紅鋼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的效果,且焊點脆性大、附著性差,在軋制兩根鋼后,軋槽上的焊點便會很快消失,既不影響料型調整,同時提高了成材率。
“現在公司不斷創新產品開發,錨桿鋼、圓鋼等規格生產頻次增加,基本每3天就換一次規格,一次換十幾架軋輥,一個月每班消耗3包焊條240多元,8個班就是1920元,你可別小看這千把塊錢,一年下來就是23040元,現在換成打包絲,不光解決了磨槽時焊條消耗和軋件麻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節約了成本。”小郭說,成本意識現在已經深深烙進了每位員工的心里。
現在,打包絲代替焊條磨槽已在棒線工段大范圍內使用,不得不說這招“移花接木”用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