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菱漣鋼而言,2010年是抹不去的“黑色記憶”。當年,鋼鐵行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贏利的,但漣鋼卻虧損逾23億元。隨后的2011年、2012年、2013年,鋼鐵行業漸入“深秋”,但漣鋼成功“逆襲”:2011年同比減虧24億多元,2012年第四季度實現3年來首次季度盈利,2013年上半年實現5年來首次半年度盈利。
漣鋼靠什么實現困境突圍、涅槃重生?12月6日,《中國冶金報》記者隨中央媒體采訪團走進漣鋼,探尋以上問題的答案。
提升“軟實力”:人本為先
“我們唯一的出路,是緊緊依靠職工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是最基礎、最有效的工作方法。”面對記者的提問,華菱漣鋼公司黨委書記汪俊給出了“職工解”。
2010年,面對巨虧的壓力,華菱集團緊鑼密鼓地實施了高層人事調整。2010年6月份和8月份,汪俊、曹慧泉先后空降漣鋼擔任黨委書記、總經理。
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展開分層次、分專業的密集調研,并把調研的重點放在基層員工,問政于民。在一次新班子組織的座談會中,一位管理人員習慣性地拿著講話稿照本宣科,新班子毫不客氣地打斷他:“你們的工作不說也看得到,請那些聽得到‘炮聲’的一線職工來說。”結果,管理人員讓位,來自一線的普通職工坐到了最前面。氣氛頓時活躍,職工們憋了好久的話一吐為快:“別人賺錢我們虧損,不是市場不好”、“價值成百上千萬元的物資摻雜使假,材料采購價格翻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內部有‘蛀蟲’”、“上百噸的物資和產成品不翼而飛,偷運銷‘一條龍’交易就在生產現場進行,漏洞就像篩子眼”、“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客戶異議得不到快速響應”……
職工們的話讓新班子觸動、深思,也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職工群眾的力量。更為可喜的是,新班子將問政于民常態化、制度化。于是,漣鋼內部論壇重開了,總經理、黨委書記郵箱公布了……因為新班子堅信:“漣鋼扭虧脫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天’,就是職工群眾。”
從那時起,職工群眾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并轉化為群策群力的行動,成為漣鋼改進各項工作的一大“法寶”。據統計,煉鐵廠在一年中就開展群策群力活動47個,直接創效2480萬元;在“提高鋼坯熱裝熱送比例”群策群力活動中,職工將紅坯熱送比提高到90%以上;“縮短出口材交貨與結算周期”群策群力項目,使得出口交貨周期縮短了36.2天;“優化210轉爐廠部分普鋼生產工藝”群策群力活動,將技術提升到國內同類型生產線領先水平……過去兩年,漣鋼各層次紛紛開展群策群力活動,立項545個,已結項380多個,創效數億元。在漣鋼,群策群力如今已成為大家解決問題熟用的一種規范方法,更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意識。難怪有專家連聲夸贊:漣鋼是我國“群策群力第一鋼企”。
除此之外,漣鋼其他形式的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也不斷深入開展。2012年,職工群眾自主管理實施249個課題,創效1625萬元;提出合理化建議5454條,采納2420條,實施1488條;475個班組對標競賽,追逐1051個標桿,“比學趕幫超”氛圍濃厚。
緊緊依靠職工群眾,漣鋼成功走出了困境。
強化“硬實力”:乘風破浪
在當前形勢下,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是鋼鐵企業突出重圍的唯一選擇。
漣鋼通過消化吸收國際頂尖技術,在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上下功夫,生產經營呈現逆勢上升的態勢。2013年1月~10月份,該公司鋼鐵主業實現銷售收入207.62億元,比去年減少虧損11.94億元;工序成本比去年降低13.6億元,其中噸鐵成本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由去年的104元/噸縮小到37元/噸。
今年,按國家相關部門要求,漣鋼決定將Ⅱ級螺紋鋼生產全部升級為Ⅲ級螺紋鋼。作為國家銀質獎獲得者,漣鋼螺紋鋼成為湖南重點工程建設用鋼第一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35%。在鞏固螺紋鋼這一傳統領域優勢的同時,漣鋼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大力推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漣鋼X80管線鋼不僅在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中獲得3萬噸訂單,而且與寶鋼等企業一起獲得中石油對當前最高級別管線鋼X90/X100的試制資質;10月份,漣鋼生產的工程機械用鋼產品薄規格LG960QT在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的使用折彎效果良好,這是中聯起重機使用國產該品種的第一單;在汽車用鋼市場,漣鋼以優質的產品成功實現了從“卡車-微車”至“國產轎車、越野車”的跨越,2014年6月份,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項目將建成投產;在家電用鋼領域,漣鋼與格力、美的、格蘭仕等家電巨頭均建立了戰略合作……
同時,漣鋼還千方百計地提高資源能源回收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通過調整能源利用結構,漣鋼將能源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圍內。近幾年,漣鋼充分利用生產富余煤氣,減少外購能源,利用高爐爐頂煤氣余壓回收發電、干熄焦余熱發電、燒結余熱和轉爐余熱發電等先進節能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今年初以來,漣鋼的自發電比例穩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8月份,漣鋼發電量首次突破2.4億千瓦時,日均發電775萬千瓦時,自發電比例達到67%,創月度最高水平。10月18日,該公司當日煤氣、余熱發電量達870.6萬千瓦時,自發電比例超過80%,超過行業先進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
除余熱利用外,漣鋼的工業廢渣從品種到數量流向全部實現了在線監控,并且100%回收利用。該公司目前已開發出可直接利用、回收加工利用和外委外銷的品種35個,1月~9月份創造效益4000多萬元;廢水也全部循環利用,污水平均回用量達到2800立方米/小時,年可減少新水取用費120多萬元。
增強凝聚力:足音鏗鏘
一切工作“從職工群眾中來,到職工群眾中去”,已經成為漣鋼陽光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以“陽光、正直、包容、共享”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文化,如風雨過后新生的嫩芽,開始在漣鋼蓬勃地生長、發育。
在陽光文化的感召下,漣鋼涌現了一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不求回報的職工群眾。2012年,漣鋼的自發電量向著行業先進水平70%沖刺。為了電力安全輸送,李毓龍和同事們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攀登著高高的鐵塔,他巡視的電力線路可以繞地球三圈;陳文斌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年2月份正式掛牌,這個技校畢業生不僅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省財政撥付的10萬元啟動資金還能幫助他帶出更多的技術能手;2250熱軋生產線上的王靜宇,7天7夜守在現場,20多歲就當上了公司勞模……
他們只是漣鋼普通員工的代表,但他們用行動詮釋了陽光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強大力量。
在漣鋼廠區的采訪過程中,記者不僅能感受到綠色鋼廠的醉意,更能真切地感覺到漣鋼人那種自信的力量和堅毅的精神。虧損不可怕,任何企業都有可能虧損,關鍵是面對虧損時的態度。依靠職工群策群力、攻堅克難,營造職工認同的陽光文化,或許這就是漣鋼實現困境“突圍”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