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記者從接近債權人士處獲悉,初步方案是天津市政府成立一個基金,承接渤鋼集團在銀行的債務,年息僅3%。由此,銀行從渤鋼集團的債務泥潭中解套。
接盤的基金錢從何來?前述人士透露,這個基金會引入社會資本,其中銀行理財資金可以參與。那么,很有可能會讓債權銀行按照債務比例用理財資金認購基金,由此替換掉銀行債務,但具體規模、期限、資產定價均未定。
這本質上就是銀行對渤鋼不良資產的債轉股。此前據財新記者了解,經債委會排查,渤鋼的金融債務為1920億元,總資產為近2900億元,若加上商業債務,渤鋼已資不抵債。105家債權人中,北京銀行、天津銀行、天津濱海農商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及中國銀行涉資較多。
據財新記者從接近渤鋼集團人士處了解,天津市政府成立的基金,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渤鋼債務的問題,而是針對天津所有高負債國企的去杠桿方案。“由于渤鋼集團在海外發過債,渤鋼違約一事,影響了整個天津企業的信用評級,銀行有抽貸、壓貸的想法。”
這一做法正是效仿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而成立的基金。今年2月,國家國資委宣布,誠通集團、中國國新控股兩家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目前兩家公司均已成立千億基金,以降低國企杠桿。
這也正是與債轉股配套的政策“組合拳”。財新記者獲悉,此輪債轉股的指導意見也表示,實施主體除AMC之外,還可以包括銀行成立的投資子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以期引入更多的社會資金。
不過,前述接近渤鋼集團人士指出,這一債轉股的方案未必能做好。“一是天津國資委中,沒有一位干金融出身的副主任,思路還停留在傳統工業那套模式上;二是現在市管國有企業中以渤鋼集團、物產集團、泰達控股和城投集團的債務總額已經接近8000多億,且能變現的資產基本上沒有,風險巨大;三是沒有人敢對這件事負責。”
6月,天津市國資委已完成對渤鋼集團拆分,曾為渤鋼集團下屬子公司的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已經從渤鋼集團獨立出來,成為天津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渤鋼集團所涉債務,也將在5家企業間進行分拆,彼時財新記者了解到,債務重組方案具體為將所涉105家金融機構貸款做展期處理,貸款利息打八至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