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污染占工業生產污染總數的30%,其中九成都是高爐煉鐵產生的。兩位院士“入駐”一家民營企業,攜手攻關新型煉鐵技術,有望大幅度降低鋼鐵污染。這一技術將首先應用在河北地區的煉鐵鍋爐改造,為降低污染、改善霧霾天氣提供技術支撐。
25日,北京市科協同時在中關村海淀園區掛牌成立了6家院士專家工作站。蘇義腦、鄔賀銓、李德毅等8名院士入駐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國電通網絡技術公司、北京星網銳捷等6家企業,研究領域涵蓋工程設計、電力信息通信、科技與文化融合、云計算、鋼鐵冶煉等行業領域。其中,智能電網信息通信與物聯網、云計算結合,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云計算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研發及產業化等,都是此前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的產業空白。
6家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兩家的核心項目都與環保相關,分別是大唐科技的燃煤電廠超細顆粒物控制、北京閃鐵公司的“閃速煉鐵”。據介紹,在中國科學院周國治院士、中國工程院張文海院士的直接指導下,閃鐵公司已經確立新的主導創新方向,以取代目前的高污染高爐煉鐵技術。在完成“閃速煉鐵”的工藝方案設計、工程軟件開發后,新技術將開展各種實驗室驗證,并借助院士影響力找到合作對象“另起爐灶”煉鐵。新技術成熟應用后,有望將煉鐵的污染下降一半以上。屆時,將對緩解華北地區大氣污染產生明顯效果。
目前,北京市已累計建立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59家,并建有6家院士專家服務中心,進站院士總共達到114位。截至2013年11月,工作站共申請專利1347項,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3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