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礎管理降成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該廠認真梳理各個流程,挖掘利潤獲取空間,尋找可以優化的工作環節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空間,建立了一條以精準核算為導向,增強成本意識為基礎,全面消除圍繞生產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消耗為根本出發點的精細生產鏈條,確保降成本工作落到實處。該廠涂鍍設備作業區將分解到各個班組的指標,以及實際完成的計劃情況,制作成“成本圖表”掛在墻上,使各種消耗一目了然。同時,他們還把各項檢修費用指標也分解成圖表,初步建立了工業維護管理成本控制模型,確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用制度考核降成本。“無規矩不成方圓。”該廠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確保“降本增效,從我做起”,促進了企業降本增效的開展。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廠硅鋼酸軋作業區用“制度‘逼出’執行力,除了強化三大紀律管理之外,長期堅持對班組明確目標,嚴格考核,獎罰分明。在具體操作中,每個月堅持對四個班組在產量、質量、成材率、市場異議等指標進行評比,并“亮化”考核結果,堅持兌現獎懲機制,并同職工收入掛鉤。就這樣,用數據說話,有獎有罰,好與壞都擺在“明處”,讓班組職工認識到干好干賴是不一樣的,獎誰,罰誰,心服口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比拼趕超”的良好氛圍形成了。
用責任落實降成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任何要求最終都需要落實。該廠將指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遞、責任層層落實,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讓每個人都成為指標任務的共同承擔者。涂鍍生產作業區把降本增效觀念灌輸到每一名職工的心里,并將降本增效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崗位人員,腳踏實地,從我做起,從小處降本,從細節增效。以前在操作時進行張力開卷,每個卷都有五六米帶鋼被廢掉。現在,作業區對電氣系統進行改造,成功實現了無張力甩尾,不僅提高了成材率,每年創效益達百萬元。
該廠深挖潛力降成本,推動了降本工作的深入開展,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降本增效之路。截至目前,該廠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達的降成本目標,為企業在逆勢中實現持續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