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很大一部分推動力來自于中國的需求。今年前八個月,中國鐵礦石進口同比增長9.3%,達到6.6965億噸。
此外,尚無跡象表明中國對鐵礦石的進口需求減弱。船貨追蹤和港口數據暗示,9月中國鐵礦石進口仍將強勁。中國是全球三分之二海運鐵礦石船貨的買主。
據湯森路透供應鏈和大宗商品預測所編撰的數據,估計到月底會有9,440萬噸鐵礦石運抵中國港口。
如果最終數據接近估算的話,9月進口量將是歷史第二高值,且為今年進口最高的月份。
值得指出的是,船貨跟蹤數據與中國海關數據并不完全吻合,原因是二者在船貨卸貨和被計為已為客戶卸貨的時間方面存在區別。船舶的預估載貨量也有區別。
船貨跟蹤數據顯示的中國今年前八個月的鐵礦石進口量就比海關數據要低3.3%。
不過,9月的鐵礦石到港量似乎會非常可觀,本月前18天在中國港口卸貨的鐵礦石就達4,923萬噸,如果這種勢頭延續,則整月的進口量將遠遠高于8,000萬噸。
這意味著,盡管對中國鋼鐵產量過剩存在擔憂,但鐵礦石需求尚未顯露出任何放緩的明顯跡象。
不過,過去四周中國現貨鐵礦石價格有所下跌,在中國中秋節假日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9月14日報每噸55.50美元。
這低于8月23日創下的近期高點每噸61.60美元,也較4月21日觸及的2016年高點每噸68.70美元下跌19.2%。
市場趨于悲觀
市場似乎變得有些悲觀,因有媒體報導稱,中國將更加努力地削減多余鋼鐵產能,另外全球其他國家持續采取措施對他們認為的中國低價進口鋼鐵征收關稅。
但這些措施能否打壓中國實際鋼鐵產量尚不得而知,因為今年迄今的證據顯示效果非常有限,1-8月鋼鐵產量僅較上年同期下降0.1%,至5.363億噸。
鐵礦石市場參與者似乎仍對今年的漲勢有所懷疑,他們對未來幾個月的前景更加謹慎。
海運鐵礦石供應可能增加,主產地西澳大型新礦RoyHill增加了產量,而且巴西淡水河谷接近于啟動年產9,000萬噸鐵礦石的S11D項目。
就供應的樂觀一面來說,迄今鐵礦石價格上漲似乎并未導致中國國內產量再度上升,官方數據顯示,7月中國鐵礦石產量較6月下降4.4%,年初迄今產量較上年同期減少約6.4%。
中國國內產量下跌以及品位下降,幫助解釋了市場對進口鐵礦石需求上升的原因,煉鋼廠也在買入質量較高的鐵礦石,以幫助降低污染。
中國鋼鐵及鐵礦石市場形勢有些模糊不清,正如9月17日的路透調查所顯示的情況。該調查顯示,預計2017年含鐵62%的鐵礦石運費加成本(CNF)價格每噸料為46.50美元,2018年為48美元,低于2016年預計中的50.90美元。
這意味著分析師預計價格將從目前水準下挫,但不會崩跌。
市場共識合理地反映了現況,供應將接近高位,而需求維持在好于許多人預期的水準。
一如既往令人難以捉摸的是,中國鋼鐵業的前景,以及中國如何解決其產能過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