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酒鋼集團為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促進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也標志著我省今年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我省以“壯士斷腕”的精神,立足鋼鐵煤炭行業主戰場,以首戰必勝的信心決心,有力有序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獲得了國務院督查組的肯定。
供需失衡去產能迫在眉睫
近年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鋼材市場需求回落,鋼鐵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其中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虧損面和虧損額不斷擴大。以酒鋼集團為例,2015年,隨著鋼鐵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截至今年3月,酒鋼出現了連續14個月的虧損,這也是建廠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
煤炭行業面臨著與鋼鐵行業同樣的困境,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給能力持續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導致我省煤炭企業效益普遍下滑,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安全生產隱患加大。
今年3月,在我省工業暨國企改革工作會議上提出,甘肅計劃用3至5年時間使煤炭行業逐步退出1000萬噸產能;鋼鐵行業用3至5年時間,逐步壓減生鐵產能310萬噸,粗鋼產能300萬噸。隨著這張國企去產能時間表的制定完成,我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打出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組合拳”
“去產能是國家確定必須交賬的硬任務,盡管去產能會對即期穩增長和保就業保穩定產生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長痛不如短痛,不能‘敝帚自珍’”,省委書記王三運就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強調。
今年5月,國家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分別與我省簽署了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目標責任書,確定了2016—2020年全省化解生鐵過剩產能160萬噸、粗鋼174萬噸(其中2016年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144萬噸)的鋼鐵行業去產能指標任務,用3—5年淘汰退出落后煤礦70處、產能約991萬噸(其中2016年淘汰退出煤礦48處、產能397萬噸)的煤炭行業去產能指標任務。
收到國家下達的目標責任書后,省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細化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了2016年工作計劃和擬關閉的煤礦名單,并將目標任務逐項分解到各市州政府、省直相關部門及省屬相關企業。
全面推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實行減量化生產,重新核定煤礦企業生產能力;嚴格落實信息月報告制度,建立完善公告公示制度,公示專項獎補資金分配結果,健全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建立領導小組議事制度,落實部門分工負責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省里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以鋼鐵煤炭行業為主線的去產能方向路徑和工作要求。加大省級督查檢查力度,開展淘汰落實產能、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并引導鋼鐵煤炭生產企業主動接受監督,嚴格按照“軍令狀”和“時間表”,履行社會責任,完成壓減任務。
強化資金保障,制定化解過剩產能財政專項獎補資金管理細則。截至目前,60%的國家獎補資金已撥付各市州和企業,其余資金正在陸續下撥中。安排省級配套獎補資金5000萬元,專項用于支持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同時,預撥2.16億元用于支持窯街煤電、靖遠煤業移交辦社會職能和職工內部退養。
全力做好職工安置,制定做好職工分流安置的實施辦法。通過摸底確認,全省鋼鐵、煤炭行業積極安置職工就業,支持企業內部分流,鼓勵職工創新創業,確保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工作初見成效獲得國務院督查組肯定
在我省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下,截至8月31日,鋼鐵行業壓減生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144萬噸,全面完成年度任務,比國家計劃要求提前了3個月。其中,酒鋼集團榆鋼公司壓減生鐵產能100萬噸、粗鋼產能140萬噸,金昌鐵業公司壓減生鐵產能60萬噸,大昌鑫金屬公司壓減粗鋼產能4萬噸,3戶企業具備拆除條件的已全部拆除冶煉設備,暫不具備拆除條件的全部實施了斷水、斷電和動力裝置拆除并封存了冶煉設備。
煤炭行業關閉煤礦38處、壓減產能313萬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8.8%,關閉煤礦已吊銷相關證照,拆除井下設備、封閉填實井筒。同時,這些企業積極抓緊安置員工就業。
8月25日至27日,由國土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協會、煤炭協會等組成第五督查組對我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
督查組在反饋意見中表示,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工作,國家相關政策和有關要求得到了有效貫徹落實。各地、各部門認真研究,因地、因行業、因企業、因人員施策,細化制定了化解過剩的具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主要任務、重點環節、關鍵步驟、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甘肅的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時,督查組指出,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面整體推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化解過剩工作涉及面廣,企業關閉、資產處置、人員安置、資金補償等方方面面利益攸關、矛盾突出,需要做更加耐心細致的工作。特別是酒鋼集團榆中鋼鐵公司在化解過剩工作中,工作推進較為扎實,一些做法值得認真發掘和總結。
據了解,我省下一步將加快落實既定任務,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力度,確保職工得到穩妥安置,加大就業指導和后續跟蹤服務力度,依法依規保障職工權益。
同時,我省將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把友城合作與國際產能合作緊密結合起來,鼓勵有條件的鋼鐵煤炭企業走出去;加大鋼鐵煤炭產業改造升級力度,把化解過剩產能與加快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支持鋼鐵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推進互聯網+個性化、柔性化定制等先進生產模式,鼓勵酒鋼集團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加快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轉變煤炭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全省鋼鐵煤炭行業脫困升級、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記者手記:
轉型伴隨著新生,新生必有陣痛。首先是經濟之痛,GDP數據縮水,財政收入減少。最重要的是去產能涉及到個體,更多關注的是民生之痛。隨著結構的調整、產能的壓減,鋼鐵、煤炭企業不得不面臨停產、關停,特別是我省煤炭行業去產能對象包括眾多小企業,這些企業資金來源、債務構成、人員結構相對復雜,信用意識相對淡薄,債務逃廢情況時有發生。這將衍生出失業、工資拖欠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若處理不當,必然造成連鎖反應。
面對“生產越多虧損越重”的困局,主動減量、壓縮成本,已經成為鋼鐵煤炭行業首選的生存之道。因此,如何讓去產能在陣痛中平穩推進,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目前來看,我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后續工作任務還很重,工作難度更大,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做好服務,在政策、稅收、用地、金融、人員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產業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要及時研究幫助解決企業化解產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挖掘總結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充分激發企業通過去產能實現脫困發展、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使化解過剩產能過程真正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優化的過程。
企業化解過剩的過程,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此話并非空談,成功案例就在身邊。面對嚴峻形勢,酒鋼積極順應市場化發展規律,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出臺了《集團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實施方案》,采取效益優先去產能、多措并舉降成本等多項改革舉措,有效并快速扭轉了被動的經營局面。2016年上半年,在鋼材、電解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酒鋼在3月份終結了連續14個月的虧損,集團上半年盈利能力位列全國大中型鋼企第17名、西北地區第1位。
酒鋼的扭虧為盈,驗證了“改革有陣痛,但不改革就是長痛”的論斷。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企業“瘦身健體”陣痛難免,但也是增強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相信經受“去產能”的陣痛之后,甘肅經濟會扔掉包袱、振翅高飛,走上又好又快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