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自夏杰思7月履新以來,首次面對面與中國媒體暢談力拓在華市場策略及鐵礦石供需趨勢。在夏杰思看來,國際煤炭及鐵礦石價格與中國市場密切相關,近期煤炭、鐵礦石價格上漲,就有中國去產能、去庫存等因素的影響。
40%的收入來自中國
10月24日下午,一身深色西服、身材健碩高挑的夏杰思抵達力拓總部辦公室。作為礦業從業者,他與中國這個礦業消費大國打了20多年交道。這是他第六次到訪中國,但卻是第一次以力拓CEO的新身份接受中國媒體專訪。
力拓是四大礦業巨頭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除了為其貢獻大部分營收的鐵礦石業務,力拓還擁有鋁、銅和煤炭、鉆石業務板塊。
受大宗商品寒冬影響,鐵礦石價格2015年持續刷新近10年最低記錄。力拓等礦業巨頭的業績在2015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為應對市場寒冬及債務難題,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集團等礦業巨頭紛紛削減資本開支計劃、裁員甚至甩賣礦產資源過冬。
力拓集團前任CEO山姆·威爾士于今年6月底退休,力拓任命原銅與煤炭業務主管夏杰思接任全球CEO一職。今年44歲的夏杰思自2011年10月加入力拓,時任力拓銅業板塊國際業務總經理。自2014年年底起,夏杰思還擔任國際銅業協會主席。
自7月履新之后,夏杰思對力拓開啟了新一輪架構調整,新的組織架構包括四個產品集團——鐵礦石集團、銅和鉆石集團、鋁產品集團、能源和煤礦集團。與此前業務結構對比發現,夏杰思將更具競爭力的銅與鉆石業務打包,更注重優勢產品的組合。
夏杰思也格外注重中國市場。國資委官網顯示,在其上任之前的6月6日,夏杰思就曾與時任力拓CEO山姆·威爾士一起登門拜訪國資委主任肖亞慶。
在專訪中,夏杰思連續多次使用“太重要”來強調他對中國的看重。從1973年至今,力拓已經向中國市場運送了20億噸的鐵礦石。“中國對力拓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鐵礦石等產品的消費市場。”夏杰思稱。其前任山姆·威爾士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力拓每年大約有40%的收入來自中國。
力拓與中國多家大型鋼鐵礦業國企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力拓最大的股東中國鋁業公司擁有力拓10%的股份。早在1987年,力拓就與中鋼集團在澳大利亞成立了恰那鐵礦合資公司。今年4月14日下午,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共同見證下,中鋼與力拓簽署了恰那鐵礦項目的二次續約協議。過去30年,中鋼力拓恰那合營項目從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向中國運送了超過2億噸的鐵礦石。
為了加強同中國的聯系,過去十年,力拓集團從新興市場采購了近70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其中在中國采購額就超過65億美元,包括車頭、礦車車廂、客車輪胎及配件等。
夏杰思表示,“我們對中國的戰略一直沒有變,而且將來也不會變。即是,始終追求與中國發展長期的、互惠互利的共贏關系。”
如何應對低礦價
在采訪中,夏杰思還談到了中國市場對國際鐵礦石價格的影響。其表示,在礦商看來,全球其實只有一個大的鐵礦石市場,由需求和供應決定價格走勢。由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經濟及政策的變化,肯定會對鐵礦石價格帶來一定影響。
他舉例稱,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對煤炭、鋼鐵行業實施了去產能、去庫存等供給側改革政策。上半年,煤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供給相對減少了。所以煤炭價格在過去一段時間持續上漲態勢,“就拿焦煤來說,焦炭價格漲到了200美元/噸,這個價格變動就是供應減少所驅動的。”
此外,國內礦山產能的變化也將間接影響國際鐵礦市場。夏杰思稱,有分析師數據顯示,國內鐵礦石年產量此前大約在4億噸。而礦業寒冬之后,為了應對低礦價,國內礦企大多調整了生產計劃,每年大約有1億噸的缺口要靠進口來彌補,所以需求短期內就會大幅增長,礦價也就自然會隨之上漲。
盡管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保持謹慎樂觀,但夏杰思稱當前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很難長期持續下去。這是因為,鐵礦石市場上整體過剩的情況并未發生根本改變。
今年以來,為了擴大份額降低平均成本,淡水河谷和RoyHill等國際礦商都在加緊擴產步伐。RoyHill計劃在2017年初實現5500萬噸的年度產量目標。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大力開發的“卡拉加斯S11D項目”預計將于今年12月如期投產。該項目年產能高達9000萬噸。淡水河谷方面25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S11D項目的銷售預計將于2017年1月開始,“因為礦石產品出產后要先運輸到港口,才能進入銷售渠道。”
夏杰思表示,這兩家新增產能超1億噸,無疑會加劇當前市場的過剩情況。“這一輪供應過剩的狀況會持續幾年,價格還會再次出現前兩年那樣的波動。預計市場需要7到10年時間才能達到再次供需平衡,”夏杰思強調,“價格的波動,會對市場上每一個生產商都造成影響。”
接下來,力拓如何應對低礦價和中國鋼鐵去產能的挑戰?夏杰思稱,力拓在鐵礦石業務上的戰略也一直沒變,就是不斷加強管理和技術投入,使力拓的噸礦生產成本不斷降低。這樣無論價格市場如何波動,“力拓在整個價格周期里都能保持成本優勢、競爭優勢。”在四大礦業巨頭中,力拓和必和必拓成本最低,到岸成本均低于25美元/噸。
今年上半年,隨著中國基建地產回暖帶動鋼材需求,62%品位的鐵礦石均價回暖到50美元左右波動。受益于礦價回暖上漲,力拓上半年的凈利潤比去年大增113%。
財報顯示,在大幅削減資本開支的條件下,力拓上半年取得了155.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13.8%,但其當期基本收益15.6億美元(剔除一次性項目后),凈利潤17.13億美元,同比大增113%。與此同時,債務減少9億美元,股息分紅8億美元。
“在大幅削減資本開支和礦價波動的市場中,我們上半年業績表現還是非常優異的,其實鐵礦價格在下半年漲勢更好。”夏杰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