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公司鍍錫板事業部1420連退作業區立足實際,強化生產組織操作與工藝技術穩定,9月份,鍍錫板產量完成2.91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
鍍錫板事業部眼睛向內,著眼工序提速,制定了以1420為中心的生產組織體系,在全面提速達產的前提下,注重產品質量提升,多管齊下完成生產任務。
強化生產準備工作,促進物料準備和計劃排產有效服務,提升生產節奏。生產技術室牽頭與計劃處對9月份生產訂單進行了預排計劃,提前對過渡料準備、備輥等工作進行詳細謀劃。此外,他們還對9月份訂單進行了全面梳理,重點客戶、高端難點訂單提前謀劃、超前準備,集中全力,為生產搶出時間。例如針對紅牛、DR材、R2T大粗糙度訂單對軋輥粗糙度和表面規格有嚴格的要求,對此,生產技術室和模型組牽頭針對這些特殊訂單的生產組織備輥,避免因軋輥存在質量和備輥不及時影響生產節奏。
提升工藝技術保障,全面保障生產順穩。模型組針對9月份保產措施,指派專人對在線DCR穩定運行和酸軋來料板形進行把控,針對新鋼種和DR材安排24小時保駕護航,為產線重點難點鋼種生產提供技術支撐;爐子專業人員對影響爐區穩定運行的生產訂單進行跟蹤,對啟停爐操作進行現場監控;由機電工藝、爐子組、模型組主要技術人員組成跨部門聯合攻關小組,針對跑偏現象和數據,結合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檢修和換支撐輥的時間進行處置,有效縮短了檢修時間,為產線達產達效提供了保障。
強化點檢、巡檢力度,為生產保駕護航。機械專業按照點檢發現、周期、平時無法點檢定期檢查、通道線、6S安全消防、技改六個來源梳理檢修項目,并對清洗段漏液、跑偏問題制定有力措施,除要求點檢人員每天對輥子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外,清洗段速度高于700m/min時,點檢工程師要全程跟蹤,確保生產順穩;自動化專業加強日常點巡檢工作,通過虛擬攻關團隊的強力配置,各區域通過調動整個后處理運維組的人員力量,加強各區域內現場的日常點巡檢工作,每日檢查各傳動設備、大型儀表設備的狀態,同時安排技術人員通過每日關鍵設備的數據監控,掌握現場重要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全面及時的設備狀態監控。
提升操作水平,有效縮短停機時間。生產過程中,他們加強對重點位置的隱患排查,加強對入口的巡查,嚴密緊盯焊縫質量,強化操作聯保互保制度執行;組織開爐蓋事故和2016年操作事故學習活動,有效避免重復發生的操作事故和開爐蓋等長時間停車事故;為避免高速生產節奏下出現批量質量問題,作業區嚴格進行質量檢查,強化全線職工瞄準產量保證質量的意識。生產過程中,連退作業區全體職工明確作業區任務,責任落實到崗位,各個環節默契配合緊密銜接,最終創造了產線投產以來的最高產量紀錄。
鍍錫板事業部眼睛向內,著眼工序提速,制定了以1420為中心的生產組織體系,在全面提速達產的前提下,注重產品質量提升,多管齊下完成生產任務。
強化生產準備工作,促進物料準備和計劃排產有效服務,提升生產節奏。生產技術室牽頭與計劃處對9月份生產訂單進行了預排計劃,提前對過渡料準備、備輥等工作進行詳細謀劃。此外,他們還對9月份訂單進行了全面梳理,重點客戶、高端難點訂單提前謀劃、超前準備,集中全力,為生產搶出時間。例如針對紅牛、DR材、R2T大粗糙度訂單對軋輥粗糙度和表面規格有嚴格的要求,對此,生產技術室和模型組牽頭針對這些特殊訂單的生產組織備輥,避免因軋輥存在質量和備輥不及時影響生產節奏。
提升工藝技術保障,全面保障生產順穩。模型組針對9月份保產措施,指派專人對在線DCR穩定運行和酸軋來料板形進行把控,針對新鋼種和DR材安排24小時保駕護航,為產線重點難點鋼種生產提供技術支撐;爐子專業人員對影響爐區穩定運行的生產訂單進行跟蹤,對啟停爐操作進行現場監控;由機電工藝、爐子組、模型組主要技術人員組成跨部門聯合攻關小組,針對跑偏現象和數據,結合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檢修和換支撐輥的時間進行處置,有效縮短了檢修時間,為產線達產達效提供了保障。
強化點檢、巡檢力度,為生產保駕護航。機械專業按照點檢發現、周期、平時無法點檢定期檢查、通道線、6S安全消防、技改六個來源梳理檢修項目,并對清洗段漏液、跑偏問題制定有力措施,除要求點檢人員每天對輥子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外,清洗段速度高于700m/min時,點檢工程師要全程跟蹤,確保生產順穩;自動化專業加強日常點巡檢工作,通過虛擬攻關團隊的強力配置,各區域通過調動整個后處理運維組的人員力量,加強各區域內現場的日常點巡檢工作,每日檢查各傳動設備、大型儀表設備的狀態,同時安排技術人員通過每日關鍵設備的數據監控,掌握現場重要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全面及時的設備狀態監控。
提升操作水平,有效縮短停機時間。生產過程中,他們加強對重點位置的隱患排查,加強對入口的巡查,嚴密緊盯焊縫質量,強化操作聯保互保制度執行;組織開爐蓋事故和2016年操作事故學習活動,有效避免重復發生的操作事故和開爐蓋等長時間停車事故;為避免高速生產節奏下出現批量質量問題,作業區嚴格進行質量檢查,強化全線職工瞄準產量保證質量的意識。生產過程中,連退作業區全體職工明確作業區任務,責任落實到崗位,各個環節默契配合緊密銜接,最終創造了產線投產以來的最高產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