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通鋼公司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在首鋼總公司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干部職工,對內強管理降成本,對外拓市場化風險,共筑企業生存防線,同比上年減虧7.09億元,完成計劃目標。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鐵前成本
今年,通鋼公司按照轉型提效需要,將煉鐵廠、燒結廠整合,納入公司鐵前一體化管理。在鐵前一體化管理新體制、新思路的指引下,相關單位和部門積極轉變觀念,主動擔當作為,高效默契配合,鐵水成本大幅下降,鐵前系統各項工作也迎來新變化,呈現出嶄新氣象。
圍繞提高燒結礦質量,燒結區域從均勻配料,穩定操作,優化燒結、環冷工藝參數控制,強化成品篩篩板的檢查、維護,合理熱風燒結操作調整,穩定燒結實物質量等方面開展工作,同時積極組織降低高爐槽下篩分課題攻關活動,降低高爐槽下篩分率,為高爐穩定運行創造條件。
煉鐵區域根據原料品種少、數量少的現狀,進一步加大科學配礦研究力度,在保證產量質量的前提下,增加低價位含鐵原料的使用量。同時,加強進廠原料驗收把關,確保原料質量符合標準要求。9月份,生鐵綜合成本實現1466.47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二;1—9月份,生鐵成本實現1388.17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四。
組織協調高效目標不打折扣
面對今年降成本指標,通鋼公司不斷開辟新路徑和新空間。鋼鐵料消耗作為煉鋼成本的“大頭”,通鋼公司從源頭上降低坯料成本,動員各單位和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鼓勵職工在工藝上積極創新,在操作上力求突破,在管理上加大激勵措施,“三箭齊發”。安排專人看住進廠鐵水的檢斤、扒渣、扣渣量等環節,嚴把原材料入口質量關。重點盯住鑄坯外排、鑄坯定尺率、鋼渣回收、拆包夾帶廢鋼等環節,盡可能地多回收廢鋼,杜絕鋼坯流失。9月份,鋼鐵料消耗實現1053.40千克/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一;1—9月份,鋼鐵料消耗實現1048.66千克/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一。
在降低煉鋼成本工作中,通鋼公司從生產組織和技術攻關兩方面入手。各工序生產嚴格按時間節點組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工序的操作,上道工序必須為下道工序的生產創造條件。連鑄實行長澆次澆注,板坯進行恒拉速澆注,開展回吃渣、方坯非品種鋼實行直上工作,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技術方面,降低方坯直上鋼轉爐出鋼溫度。加強對鋼水終點溫度的控制,實現低溫出鋼;加強合金抽查力度,避免鋼水因合金質量問題加入過量;合理控制生產節奏,減少鋼水在澆鑄前的待鋼時間,降低鋼水過程溫降;減少鋼包周轉個數,避免因鋼包周轉數過多,導致鋼水溫度降低。加強過程控制,降低板卷一、二級品率。9月份,煉鋼成本實現1898.44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二;1至9月份,煉鋼成本實現1816.21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三。
產采整體聯動產銷有效銜接
今年,通鋼公司按照“日常供應保生產,長期技術保供應”的原則,做好生產、采購的整體聯動。
在實際采購中,供應公司通過與同行業對標、調整采購結構、發揮本地資源優勢與鐵路商談運費下浮等手段降低采購成本,跑贏市場。通過商談鐵路運費降價,降低采購成本,自5月中旬開始,龍江地區鐵路運費開始下浮約15%,內蒙煙煤推行一口價運費下浮約20元/噸,沈煤運費也實現了小幅度下浮。
在進廠煤種不均衡的情況下,生產部、技術質量部、質檢中心和焦化廠積極開展配比攻關,利用現有煤種保證焦炭質量不斷改善,為采購贏得了時間,為高爐生產創造了條件。8月份,國內原燃料采購跑贏市場7.36%;1—8月份,國內原燃料采購跑贏市場1.54%。
今年,通鋼公司緊緊圍繞市場,不斷推進產銷銜接,降低流通成本工作,確保“三個跑贏”目標實現。
堅持“本地化+出口”的銷售策略,不斷縮小銷售半徑。抓住省內重點工程和管廊建設的收尾期,強化產銷聯動;鞏固和提高通化及周邊區域市場占有率;充分利用現貨平臺,實現現貨與期貨的優勢互補,防止客戶和資源流失;借助電商平臺,逐步開拓新的銷售模式;時刻關注南北價差,通過比價比效,在分流板材效益好于長材時擇機選擇分流銷售,并以品種和薄規格銷售為主。
優化品種結構,增加創效能力強的品種規格銷量。嚴格按照通鋼公司推進產品實施計劃,對高端、領先、支撐產品實現增量;根據比價比效情況合理調整品種結構,增加創效品種規格銷量;通過借助通鋼公司機構整合的契機,將原區域分公司調整為品種專業化管理,充分發揮板材和長材品種專業優勢。
優化物流,繼續推進大物流戰略方案。通鋼公司充分借助電商平臺,實現大物流的網絡化和信息化;合理調配火運和汽運比例,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在汽運整治超載過程中,物流成本大幅上升。9月份,產品銷售跑贏市場9.18%,提升價格173元/噸;1—9月份,產品銷售跑贏市場2.84%,提升價格54元/噸。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鐵前成本
今年,通鋼公司按照轉型提效需要,將煉鐵廠、燒結廠整合,納入公司鐵前一體化管理。在鐵前一體化管理新體制、新思路的指引下,相關單位和部門積極轉變觀念,主動擔當作為,高效默契配合,鐵水成本大幅下降,鐵前系統各項工作也迎來新變化,呈現出嶄新氣象。
圍繞提高燒結礦質量,燒結區域從均勻配料,穩定操作,優化燒結、環冷工藝參數控制,強化成品篩篩板的檢查、維護,合理熱風燒結操作調整,穩定燒結實物質量等方面開展工作,同時積極組織降低高爐槽下篩分課題攻關活動,降低高爐槽下篩分率,為高爐穩定運行創造條件。
煉鐵區域根據原料品種少、數量少的現狀,進一步加大科學配礦研究力度,在保證產量質量的前提下,增加低價位含鐵原料的使用量。同時,加強進廠原料驗收把關,確保原料質量符合標準要求。9月份,生鐵綜合成本實現1466.47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二;1—9月份,生鐵成本實現1388.17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四。
組織協調高效目標不打折扣
面對今年降成本指標,通鋼公司不斷開辟新路徑和新空間。鋼鐵料消耗作為煉鋼成本的“大頭”,通鋼公司從源頭上降低坯料成本,動員各單位和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鼓勵職工在工藝上積極創新,在操作上力求突破,在管理上加大激勵措施,“三箭齊發”。安排專人看住進廠鐵水的檢斤、扒渣、扣渣量等環節,嚴把原材料入口質量關。重點盯住鑄坯外排、鑄坯定尺率、鋼渣回收、拆包夾帶廢鋼等環節,盡可能地多回收廢鋼,杜絕鋼坯流失。9月份,鋼鐵料消耗實現1053.40千克/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一;1—9月份,鋼鐵料消耗實現1048.66千克/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一。
在降低煉鋼成本工作中,通鋼公司從生產組織和技術攻關兩方面入手。各工序生產嚴格按時間節點組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工序的操作,上道工序必須為下道工序的生產創造條件。連鑄實行長澆次澆注,板坯進行恒拉速澆注,開展回吃渣、方坯非品種鋼實行直上工作,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技術方面,降低方坯直上鋼轉爐出鋼溫度。加強對鋼水終點溫度的控制,實現低溫出鋼;加強合金抽查力度,避免鋼水因合金質量問題加入過量;合理控制生產節奏,減少鋼水在澆鑄前的待鋼時間,降低鋼水過程溫降;減少鋼包周轉個數,避免因鋼包周轉數過多,導致鋼水溫度降低。加強過程控制,降低板卷一、二級品率。9月份,煉鋼成本實現1898.44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二;1至9月份,煉鋼成本實現1816.21元/噸,在首鋼內部六家單位中排序第三。
產采整體聯動產銷有效銜接
今年,通鋼公司按照“日常供應保生產,長期技術保供應”的原則,做好生產、采購的整體聯動。
在實際采購中,供應公司通過與同行業對標、調整采購結構、發揮本地資源優勢與鐵路商談運費下浮等手段降低采購成本,跑贏市場。通過商談鐵路運費降價,降低采購成本,自5月中旬開始,龍江地區鐵路運費開始下浮約15%,內蒙煙煤推行一口價運費下浮約20元/噸,沈煤運費也實現了小幅度下浮。
在進廠煤種不均衡的情況下,生產部、技術質量部、質檢中心和焦化廠積極開展配比攻關,利用現有煤種保證焦炭質量不斷改善,為采購贏得了時間,為高爐生產創造了條件。8月份,國內原燃料采購跑贏市場7.36%;1—8月份,國內原燃料采購跑贏市場1.54%。
今年,通鋼公司緊緊圍繞市場,不斷推進產銷銜接,降低流通成本工作,確保“三個跑贏”目標實現。
堅持“本地化+出口”的銷售策略,不斷縮小銷售半徑。抓住省內重點工程和管廊建設的收尾期,強化產銷聯動;鞏固和提高通化及周邊區域市場占有率;充分利用現貨平臺,實現現貨與期貨的優勢互補,防止客戶和資源流失;借助電商平臺,逐步開拓新的銷售模式;時刻關注南北價差,通過比價比效,在分流板材效益好于長材時擇機選擇分流銷售,并以品種和薄規格銷售為主。
優化品種結構,增加創效能力強的品種規格銷量。嚴格按照通鋼公司推進產品實施計劃,對高端、領先、支撐產品實現增量;根據比價比效情況合理調整品種結構,增加創效品種規格銷量;通過借助通鋼公司機構整合的契機,將原區域分公司調整為品種專業化管理,充分發揮板材和長材品種專業優勢。
優化物流,繼續推進大物流戰略方案。通鋼公司充分借助電商平臺,實現大物流的網絡化和信息化;合理調配火運和汽運比例,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在汽運整治超載過程中,物流成本大幅上升。9月份,產品銷售跑贏市場9.18%,提升價格173元/噸;1—9月份,產品銷售跑贏市場2.84%,提升價格54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