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這將會對鐵礦企業及產品有何影響?或許還要綜合來看。在近日舉行的一次業內研討會上,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談到國內鐵礦山的運營情況與發展對策時表示,鐵礦石價格去年以來走勢非常強勢,而礦山投資則止跌企穩,表明了市場投資信心也在復蘇之中。
價格持續快速回升
從價格來看,2016年,鐵礦石價格脫離了2013年以來單邊下行走勢,從低谷開始觸底反彈、震蕩上行,特別是進入四季度,價格出現持續上漲,鐵礦企業經營狀況環比逐月好轉。今年前兩個月情況,鐵礦石市場延續了震蕩上行的態勢,行業生產穩定、效益增加、信心正在恢復,但與此同時,平穩運行的基礎不牢固,價格下行壓力較大。進一步來看,去年以來鐵礦石產量出現先抑后揚的形態,到去年11月份出現了小幅上升,12月份出現1.1%的反彈,至今年1、2月份又井噴式增長。從進口的情況來看,去年鐵礦石突破10億噸,刷新了歷史紀錄。
談及影響去年鐵礦石市場的要素,雷平喜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宏觀經濟持續向好是其相當重要的助力。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則是供應端壟斷在加劇。今年的鐵礦石市場表現更強勁,他概括稱,需求預期上升、鋼鐵價格堅挺、市場炒作尤其是地條鋼炒作都是助力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動力。
總的來說,雷平喜認為,目前鐵礦石的價格水平或將難以持續,大幅波動不可避免,全年呈震蕩下行走勢,整體水平會高于2016年。
庫存風險不斷累積
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價格回升的同時,庫存也在增加。國產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同比不再下降。2016年國際四大礦山鐵礦石產量達到11.5億噸,同比增加3500萬噸,鐵礦石港口庫存高企,截至今年2月底,港口鐵礦石庫存達到13166萬噸,同比增加3347萬噸。“北方的港口已經無法放,這里有結構性的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認為,鐵礦石庫存風險在不斷累積。(下轉2版)(上接1版)
同時,王穎生說,去年河北增產428萬噸,山東增產548萬噸,廣東增產521萬噸,安徽增產225萬噸,雖然一直在炒作環保,但鋼鐵產量還在增長。出口方面,2016年全國鋼材出口10849萬噸,同比減少391萬噸,今年出口量可能還會減少。出口減少的量會轉到國內市場消費。從需求來看,2017年房地產新開工較去年會所有下降,對鋼鐵的需求可能也會減少,基建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20%左右,制造業增長也有限。此外,鋼企盈利水平較低,鐵礦石價格仍有下行空間。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52.15億元,環比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僅為2.07%,仍是較低水平。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為106.22點,比年初上漲6.74%;而同期,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格升至90.27美元/噸,漲幅為15.73%,遠高于鋼價漲幅。后期,鐵礦石價格難以繼續上行。
王穎生表示,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巴西,雨季已經過去,鐵礦石供應進入旺季,而現在庫存又很高,要關注鋼材需求能否增長,需求如果達不到預期,風險就會很大。“從現在看,需求可能達不到預期,今年是雞年,要提防一下黃鼠狼為好。”王穎生說。
供應依賴國際礦山
近期國內外鐵礦石價格不斷回升引起行業關注。“國內產量將進一步減少,國際進口將進一步增加。”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國內重點統計鐵礦平均生產成本在80美元/噸左右,是國際鐵礦巨頭生產成本的近2~3倍,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盡管我國鋼鐵步入減量發展,但仍將保持高位運行,對鐵礦的需求量仍然巨大。我國鐵礦石需求將長期主要依靠進口鐵礦石來滿足。
據了解,目前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至87.3%,三大礦山的價格掌控力也將進一步增強,礦山企業利潤正在快速增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月末,國產鐵精礦含稅價格為654.59元/噸,環比上升45.55元/噸,升幅為7.48%;進口粉礦到岸價格為90.27美元/噸,環比上升9.25美元/噸,升幅為11.42%,高于國產礦價格升幅3.94個百分點。
李新創稱,從供應看,2017年三大礦鐵礦石供應基本維持穩定,增產幅度有限,預計增加5000萬噸左右。從需求看,我國鋼鐵產業已進入減量化發展,鐵礦石需求量步入下降通道將是不爭的趨勢,而短期內其他國家或地區無法彌補中國需求的減緩,全球鐵礦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
“鐵礦石后期將呈現回落態勢,但幅度不會太大。”李新創說,在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薄弱,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將在55美元~85美元波動,不排除短期內突破此區間,全年均價應在65美元左右。
國內礦山生存現狀
國內鐵礦山的生存狀況不一。國有礦山開工率高于民營礦山;大型礦山的開工率好于小型礦山。小型落后產能的礦山逐漸關閉退出。
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國內礦山開工率持續恢復,9月末時產能開工率達到66%,環比略有下降,較年初最低點已經提高22%。前三季度關閉退出的礦山780家,占到全行業企業總數的1/3。為何處于同樣的價格形勢下,國外礦山能獲得巨額利潤,而國內礦山卻不斷地關閉退出市場?
業內分析認為,一是資金緊張。礦山企業資金鏈嚴重緊張。企業普遍感到經營壓力大,資金困難,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部分企業有欠發職工工資、拖欠養老保險等問題。一些企業在安全生產、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上投入不足,穩定供給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降本增效的措施并不持續。除了資金緊張外,國內礦山降本增效的措施并不持續,比如大型礦山企業連續3年嚴重欠賬,嚴重影響后期礦山的生產。設備維修保障不足,技術保障下降,企業設備維修費連續多年大幅下降,由于維修不足導致設備隱患增多,個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的情況;建設投資不足,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影響后續發展。三是國外礦山價格競爭力強。去年上半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國際四大礦山巨頭的指數加價現金成本已經降到15美元/噸以下,相應的國內礦山成本在46美元/噸,高于四大礦山3倍多。
國內礦山受到連續多年的虧損影響,產能繼續下滑。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我國鐵礦石產量將繼續走低,出現下降的趨勢,全年成品礦減少1000多噸左右,下降4.5%。
價格持續快速回升
從價格來看,2016年,鐵礦石價格脫離了2013年以來單邊下行走勢,從低谷開始觸底反彈、震蕩上行,特別是進入四季度,價格出現持續上漲,鐵礦企業經營狀況環比逐月好轉。今年前兩個月情況,鐵礦石市場延續了震蕩上行的態勢,行業生產穩定、效益增加、信心正在恢復,但與此同時,平穩運行的基礎不牢固,價格下行壓力較大。進一步來看,去年以來鐵礦石產量出現先抑后揚的形態,到去年11月份出現了小幅上升,12月份出現1.1%的反彈,至今年1、2月份又井噴式增長。從進口的情況來看,去年鐵礦石突破10億噸,刷新了歷史紀錄。
談及影響去年鐵礦石市場的要素,雷平喜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宏觀經濟持續向好是其相當重要的助力。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則是供應端壟斷在加劇。今年的鐵礦石市場表現更強勁,他概括稱,需求預期上升、鋼鐵價格堅挺、市場炒作尤其是地條鋼炒作都是助力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動力。
總的來說,雷平喜認為,目前鐵礦石的價格水平或將難以持續,大幅波動不可避免,全年呈震蕩下行走勢,整體水平會高于2016年。
庫存風險不斷累積
值得注意的是,鐵礦石價格回升的同時,庫存也在增加。國產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同比不再下降。2016年國際四大礦山鐵礦石產量達到11.5億噸,同比增加3500萬噸,鐵礦石港口庫存高企,截至今年2月底,港口鐵礦石庫存達到13166萬噸,同比增加3347萬噸。“北方的港口已經無法放,這里有結構性的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認為,鐵礦石庫存風險在不斷累積。(下轉2版)(上接1版)
同時,王穎生說,去年河北增產428萬噸,山東增產548萬噸,廣東增產521萬噸,安徽增產225萬噸,雖然一直在炒作環保,但鋼鐵產量還在增長。出口方面,2016年全國鋼材出口10849萬噸,同比減少391萬噸,今年出口量可能還會減少。出口減少的量會轉到國內市場消費。從需求來看,2017年房地產新開工較去年會所有下降,對鋼鐵的需求可能也會減少,基建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20%左右,制造業增長也有限。此外,鋼企盈利水平較低,鐵礦石價格仍有下行空間。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52.15億元,環比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僅為2.07%,仍是較低水平。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為106.22點,比年初上漲6.74%;而同期,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格升至90.27美元/噸,漲幅為15.73%,遠高于鋼價漲幅。后期,鐵礦石價格難以繼續上行。
王穎生表示,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巴西,雨季已經過去,鐵礦石供應進入旺季,而現在庫存又很高,要關注鋼材需求能否增長,需求如果達不到預期,風險就會很大。“從現在看,需求可能達不到預期,今年是雞年,要提防一下黃鼠狼為好。”王穎生說。
供應依賴國際礦山
近期國內外鐵礦石價格不斷回升引起行業關注。“國內產量將進一步減少,國際進口將進一步增加。”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國內重點統計鐵礦平均生產成本在80美元/噸左右,是國際鐵礦巨頭生產成本的近2~3倍,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盡管我國鋼鐵步入減量發展,但仍將保持高位運行,對鐵礦的需求量仍然巨大。我國鐵礦石需求將長期主要依靠進口鐵礦石來滿足。
據了解,目前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攀升至87.3%,三大礦山的價格掌控力也將進一步增強,礦山企業利潤正在快速增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月末,國產鐵精礦含稅價格為654.59元/噸,環比上升45.55元/噸,升幅為7.48%;進口粉礦到岸價格為90.27美元/噸,環比上升9.25美元/噸,升幅為11.42%,高于國產礦價格升幅3.94個百分點。
李新創稱,從供應看,2017年三大礦鐵礦石供應基本維持穩定,增產幅度有限,預計增加5000萬噸左右。從需求看,我國鋼鐵產業已進入減量化發展,鐵礦石需求量步入下降通道將是不爭的趨勢,而短期內其他國家或地區無法彌補中國需求的減緩,全球鐵礦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
“鐵礦石后期將呈現回落態勢,但幅度不會太大。”李新創說,在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薄弱,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將在55美元~85美元波動,不排除短期內突破此區間,全年均價應在65美元左右。
國內礦山生存現狀
國內鐵礦山的生存狀況不一。國有礦山開工率高于民營礦山;大型礦山的開工率好于小型礦山。小型落后產能的礦山逐漸關閉退出。
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國內礦山開工率持續恢復,9月末時產能開工率達到66%,環比略有下降,較年初最低點已經提高22%。前三季度關閉退出的礦山780家,占到全行業企業總數的1/3。為何處于同樣的價格形勢下,國外礦山能獲得巨額利潤,而國內礦山卻不斷地關閉退出市場?
業內分析認為,一是資金緊張。礦山企業資金鏈嚴重緊張。企業普遍感到經營壓力大,資金困難,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部分企業有欠發職工工資、拖欠養老保險等問題。一些企業在安全生產、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上投入不足,穩定供給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降本增效的措施并不持續。除了資金緊張外,國內礦山降本增效的措施并不持續,比如大型礦山企業連續3年嚴重欠賬,嚴重影響后期礦山的生產。設備維修保障不足,技術保障下降,企業設備維修費連續多年大幅下降,由于維修不足導致設備隱患增多,個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的情況;建設投資不足,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影響后續發展。三是國外礦山價格競爭力強。去年上半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國際四大礦山巨頭的指數加價現金成本已經降到15美元/噸以下,相應的國內礦山成本在46美元/噸,高于四大礦山3倍多。
國內礦山受到連續多年的虧損影響,產能繼續下滑。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我國鐵礦石產量將繼續走低,出現下降的趨勢,全年成品礦減少1000多噸左右,下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