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激動嗎?這困擾了攀鋼釩熱軋板廠10多年的掉粉頑疾,曾被知名專家判為“不治之癥”,還造成合作多年的戰略伙伴差點分手的難題,如今終于破解了。
立下軍令狀,30天破除頑疾
市場要丟掉了。2016年11月中旬,一家汽車生產商發函通知攀鋼釩,因其生產的厚規格大梁鋼板長期存在掉粉缺陷,滿足不了他們新的生產工藝,意欲與其他鋼廠合作。得到消息后,熱軋板廠首席工程師劉勇與研究院、國貿公司、用戶服務中心等相關人員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廠家。
“由于環保要求,我們車架廠已拆除了酸洗線,采用了綠色環保的拋丸工藝,所以,對鋼板表面質量有更嚴格的要求……”該汽車生產商相關人員詳細說明了意欲中止使用厚規格大梁鋼板的原因。
如果客戶提出其他質量異議倒好解決,偏偏這厚規格大梁鋼表面掉粉是熱軋板廠的“死穴”。雖說帶鋼表面粉狀氧化鐵皮的形成機制及剝離行為都有文獻介紹,但要找到適合產線工藝裝備、工藝控制條件及滿足鋼種工藝力學性能的氧化鐵皮控制技術卻是難上加難。特別是在1450熱連軋產線目前的工藝裝備條件下,想要解決含釩鋼表面掉粉問題,猶如癡人說夢。
雖然客戶提出的質量異議是熱軋板廠的致命短板,但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經營了20年的市場拱手送給他人。
“我們立馬整改!”劉勇等人再三爭取。
該汽車生產商也考慮到彼此合作多年,加上攀鋼大梁板優異的成形性能,愿意給攀鋼釩熱軋板廠一個改進的機會。但條件是必須在一個月內根治表面掉粉缺陷。
短短30天時間,這能辦到嗎?同行的人不約而同向劉勇投去了詢問的眼神。看到大家的目光,劉勇如坐針氈。
“能不能辦到,給個痛快話!”看到劉勇吞吞吐吐難以表態,對方要求劉勇當機立斷。
“能!”經過反復考慮,劉勇咬牙立下軍令狀。
劍走偏鋒,找到破解之術
“不管是人員調配,還是工藝,我們全力配合。”走出該汽車生產商的會議室,幾位同事立馬向劉勇表示。
硬著頭皮立下軍令狀的劉勇并非拍腦殼辦事的人。其實,他對改善治理表面掉粉已有一些思考和研究。近年來,熱軋板廠與研究院等相關部門聯手對掉粉問題進行了治理,雖因設備、鋼種及工藝方面的限制而無法根治,但經過多次試驗,積累了不少經驗。
“時間不等人,我們要打破常規思維,劍走偏鋒,從設備及工藝這些硬傷上找突破口……”在回攀的路上,劉勇就不停地打電話向研究院、制造部、科技創新部等單位和部門尋求幫助。
“品質”不容妥協,市場不容丟失。聽了劉勇匯報后,熱軋板廠當即把厚規格大梁鋼表面掉粉列為重點攻關項目,板帶熱軋首席工程師及團隊全員上陣。同時,研究院派出專業技術能力強的葉曉瑜高級工程師前來進行技術支撐與合作。
為保險起見,攻關組決定采用兩個方案同時展開工作。一是仍采用現行含釩鋼進行工藝質量控制改進,二是采用含鈮鋼走黑皮鋼生產工藝技術路線。
但由于產線工藝裝備的制約,厚規格含鈮黑皮鋼推進難度巨大,不可能在1個月內取得突破性進展。
攻關組只能放手一搏,仍舊采用現行含釩鋼生產大梁鋼,以超常規手段對設備進行挖潛,以創新思維對生產工藝控制進行改進。
言之易,行之難。工藝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了在熱連軋機上縮短帶鋼的停留時間,攻關人員就如何提高精軋軋制速度,反復做了多次設備能力測算和評估,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帶鋼軋制速度制度設計、試驗。為了帶鋼精軋軋完之后,盡快進入冷卻區域,減少帶鋼表面的氧化皮厚度,提高氧化鐵皮的致密性,劉勇、郭韜、劉富貴、張陸鵬、余輝輝、雷紅剛、朱自軍等人就超快冷冷卻速度、冷卻路徑、特殊冷卻模式、冷卻模型開發及控制等工作,天天像著了魔似的對設備與工藝進行探索與創新。
傾注的心血終于澆灌出艷麗的鮮花。攻關組經過反復試驗,12月20日,終于在幾乎沒有投入的情況下,突破設備局限,以及生產工藝上的制約,探索出了“不治之癥”的破解之術。
追求完美,品質不斷超越
2017年1月11日,第一批經過改進的3卷大梁鋼到達用戶,經過試用,表面掉粉明顯改善,但離客戶要求仍有差距。
“我們會按要求進一步改進,再優化工藝。”為了表明誠意,國貿公司大客戶經理吳平與用戶服務中心工程師胡濤分別向該汽車生產商介紹了大梁鋼表面掉粉缺陷的改進措施及工作計劃節點。
言必行,行必果。攻關組再次對全流程工藝進行梳理,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深度優化、完善。2月21日,第二批改進后的大梁鋼到達用戶。該用戶供應商質量保證部組織相關部門再次對改進的大梁鋼從入庫、開評、噴丸、成型進行全流程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改進效果顯著,完全滿足生產要求。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攻關人員并沒有滿足現有成績,而是發揮工匠精神,不斷完善各個工藝流程。3月21日,再次優化后的大梁鋼已超越用戶要求,如鏡面般光亮無塵。如今,劉勇與其攻關團隊正全力以赴完善、固化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