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鋼鐵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的嚴峻考驗,沙鋼集團緊緊圍繞“建設精品基地、打造百年沙鋼”這一宏偉藍圖,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創新人才機制,培育了一支技藝精湛、腳踏實地的專業人才隊伍,實現了員工和企業的和諧發展。
沙鋼現有360多名高層次人才,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占65%,海歸專家4人,外籍專家2人。近5年,沙鋼共有95人次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博士集聚計劃”、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并獲得了國家級、省級或市級800多萬元的人才政策資助。
為進一步完善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建設,鼓勵員工提高個人技術技能水平,更好地實現崗位價值、個人發展和提升收入水平,3月中旬,沙鋼下發了《關于開展廠控技術技能職稱轉軌及復評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沙鋼在實施人才強企發展戰略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創新機制弘揚工匠精神
近年來,沙鋼不斷完善人才激勵制度,相繼出臺了《引進人才租房、購房補貼實施辦法》《在職培訓和教育實施辦法》《項目獎管理制度》等,同時,注重對人才工作業績的考評和激勵,給予人才榮譽、經濟、福利等立體化的激勵措施,讓員工能專注于某一領域深耕細作,高質量、高效率地工作。
在此基礎上,沙鋼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創建職工職業發展通道,形成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3條職業通道,讓不同崗位的員工都能找到自己的職場坐標和人生價值,沉下心來做工作。通過這一機制,沙鋼培育了一支德才雙優、精干高效的經營管理工匠隊伍,一支技術過硬、善于創新的專業技術工匠隊伍和一支技能精湛、一崗多能的操作技能工匠隊伍,形成了“百花齊放、各有所長”的工匠成長氛圍。
搭建平臺孕育工匠之星
在企業實施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沙鋼堅持高定位、高起點、高標準,人才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同步推進,形成了以江蘇省(沙鋼)鋼鐵研究院為核心,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先進鋼鐵材料和工藝技術的自主創新平臺,并與鋼鐵研究總院、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同時,沙鋼充分依靠高校資源,創辦沙鋼自己的工程碩士班。近5年,沙鋼還選派60多名專業技術骨干參加學習,為沙鋼培養了一批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能工巧匠。他們在冶金、機械、電氣等生產線發揮著關鍵骨干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時,沙鋼堅持“讓人才在鍛煉中成長”的理念,把項目建設當成投入和產出的有機結合體,給任務、壓擔子,使一大批來自基層車間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大學生在項目建設中得到了迅速成長。近年來,沙鋼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參與180噸轉爐、7.63米焦爐、5米寬厚板、5800立方米高爐、冷軋、超薄帶等重大技改項目的建設,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型工匠涌現出來。
精益求精打造工匠級產品
弘揚工匠精神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沙鋼產品質量,從而提升沙鋼品牌形象。
沙鋼通過積極開展工藝優化、質量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等多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提升了沙鋼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近5年,沙鋼共開發新品220個,新品銷售收入達753億元;在鐵前、煉鋼、軋制等工藝技術方面,每年降本增效約2億元;獲得專利授權108項,承擔各級政府科技項目8項,榮獲各級政府獎勵20項。這些成果正是工匠們立足崗位,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而取得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下一步,沙鋼將堅定不移走依靠內涵、素質提升的創新發展之路,大力推進智能化生產工廠建設,繼續培養一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冶金工程、信息化(自動化)、經營貿易和金融投資等方面高、精、尖的人才,為全力提升企業運行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實現“百年沙鋼夢”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