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23時58分,隨著396號電機車在選礦破碎橋上翻卸完最后一個車皮返回礦山站,礦業公司朱礦2013年的生產經營畫上了圓滿句號。2013年,該礦完成采剝總量3632.23萬噸,輸出礦石1362.7萬噸;礦石品位29.18%,比計劃提高1.18個百分點,滿足了選礦生產需要;實現利潤7022.53萬元,實現了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在這一份厚重的答卷背后,是朱礦人面對前所未有的生產組織、成本控制、費用缺口大等困難,頂著“寒風”增產降本、逆境突圍的豪邁氣概。
點燃突圍的激情
完成繁重的生產經營任務,關鍵是全體干部職工要有攻堅克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勇氣。該礦持續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向職工傳遞“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戰勝困難”等發展理念;開展“樹立朱礦新形象,匯聚磅礴正能量”主題宣傳活動,選樹10個一線班組、10名典型人物進行大力宣傳,用典型鼓舞、激勵基層職工爭創佳績。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后,該礦領導班子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186條,答復135條,整改13條,分階段整改38條;為55個一線“職工小家”配備了防暑降溫設施;改善了采場防塵灑水環境;為班組職工增發了23.44萬元的勞保用品,更新采場通勤車,保障職工上下班安全。通過一件件實事,該礦點燃了職工與企業共建共享的信心和激情。
選準突圍的載體
載體是一種介質、一個平臺。該礦開展“改進作風樹形象,強化責任抓落實”干部作風建設活動,以重塑“四種形象”為目標,深入開展“六查”活動,強化干部履職履責意識。夜間或周末,該礦領導帶領兩名科室長輪流值班,車間領導帶領兩名管理人員堅守現場處理臨時問題。該礦優化人力資源,建立“不養懶人、不設閑人、獎勵有功人、激勵勤快人”的分配激勵制度,加大產量與績效掛鉤的力度,每月按產量、成本對職工效益工資進行調整,讓職工努力工作有想頭有干勁。排土車間電鏟大班為緩解電鏟司機緊缺的問題,改變效益工資套產量的計算方法,效益工資差距最高達到1000元以上。
拿出突圍的舉措
與2012年相比,人員、設備基本沒變,采場條件基本沒變,要多完成產量,渠道在哪里?該礦在繼續優化制定的11項降本增效措施的基礎上,去年7月份,又新增了9條保利潤目標措施。
該礦推進管理提升,采取措施壓縮非生產時間,增加有效生產時間。強化調度系統能力建設,樹立生產組織“一盤棋”的思想。增強服務意識,加強與選礦的溝通協調,充分利用選礦設備檢修、電力系統停電檢修等空隙,組織設備定檢定修、高壓線路移設等,加強排巖,努力保持與選礦的生產組織同步。
為了爭分奪秒,該礦汽運車間行車大班實行“無縫交接班”,在司機中夜班交接班時,始終保持100噸的3臺礦用汽車連續作業,司機在現場交接班后,由車間派駐勤車送回家,提高了汽運產量。采礦車間規定了直排鏟裝車時間、汽運鏟裝車時間,時時進行動態跟蹤管理,提高電鏟裝車效率。排土車間要求電鏟司機交班前至少挖空兩個車位的受土坑,確保電機車隨時翻卸。
該礦2013年還開展了26項短、平、快勞動競賽,助推了產能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