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礦采購與煉鐵配料一體化采購。為滿足煉鐵工序生產需要,長鋼公司結合場地庫存合理優化供給結構,由采購中心與煉鐵廠高效協同負責,深入各港口實時了解礦粉存量、價格、種類、質量等信息,共同負責看貨、取樣化驗等工作,研究分析,科學測算,共同快速決策、動態調整采購模式,從而達到原料采購、進廠時間安排、燒結配礦結構及高爐配料結構按節點一體化進行管控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生產過程配料調整次數,為鐵成本降低打下了堅實的生產基礎。
煤焦一體化協同采購。去年,長鋼公司焦炭成本與對標企業相比存在141元/噸的差距,直接導致鐵成本升高。長鋼公司迅速行動,深刻分析原因,發現其主要癥結在于采購工序與焦化工序沒有形成一體化運作,從而影響了焦煤采購的性價比。為此,他們從去年12月開始推進煤焦一體化運作機制,形成煤焦一體化協同采購工作思路。首先是對流程進行了優化。焦煤采購調整為以焦化廠為主體,采購中心協同服務,焦化廠要參與到煤的考察市場和價格談判中,而且若兩單位意見不統一時,以焦化廠意見為主,并現場決策,使采購行為與市場接軌,防止“貽誤戰機”。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單位協同考察4次20余個煤種,引入了臨近地方煤種,不僅降低了采購成本,還降低了運輸成本。其次是建立保障機制。焦化廠與煉焦煤“三個跑贏”結果掛鉤考核,采購中心與焦炭成本掛鉤考核,對每個煤種實行“一單一議”,取消固定的技術標準,由焦化廠與采購中心共同在合同中約定采購標準、結算標準、扣罰標準,實現市場調研、合同洽談、合同執行等全流程的一體化運作。
鐵焦一體化管控。煉鐵廠、焦化廠建立溝通和反饋機制,實現“鐵—焦”界面配煤、配礦結構優化、用料計劃、焦炭質量管理、生產組織運行等方面的全過程管控,通過工序之間的高效配合,有效降低生鐵燃料成本。主要采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是從焦炭質量上進行有效管控。該廠結合高爐承受能力,焦炭含硫量按上限0.8%進行控制,拓寬性價比高的煤種范圍。其中1—2月份冶金焦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334.17元/噸,行業排名第4,較2016年進步23名。一季度自產焦成本較外購成本大幅降低。二是對干熄焦進行有效管控。干熄焦投產后,焦化廠、煉鐵廠共同就伴隨出現的高爐操作調整、干熄焦溫度對皮帶影響等問題,共同制定應對措施,既保證了干熄焦的順利應用,也有效改善了高爐整體運行狀態,為開展提煤降焦攻關創造了條件,高爐焦炭負荷明顯提高。圍繞高爐安全、穩順、高效、低耗目標,長鋼公司還建立高爐體檢管控系統,包括原燃料監控和診斷體系、高爐爐體安全與長壽監控和診斷體系、高爐長期穩定順行監控和診斷體系,動態對相關數據及爐況表現從工藝技術角度進行科學分析,從選礦管理、生產過程管控、設備管控等多個角度,改善高爐運行條件,確保高爐長期穩順,從而為鐵成本的降低打實了基礎,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