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鋼鐵的消費,越來越多是通過進口來滿足,因此導致了國內產量的下降。2012年,拉丁美洲鋼鐵進口量增長了26%,高于消費量的漲幅(6%)。此外,由于全球鋼鐵產能過剩,拉丁美洲鋼鐵的出口量也在下降。
進口激增對拉美鋼鐵行業的就業、投資和貿易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對就業的影響
拉美鋼鐵協會(Alacero)通過調查和研究發現,鋼鐵進口總額每增加100萬美元,金屬-機械部門就會流失46—64個直接、間接或衍生的就業崗位。2012年,拉丁美洲的失業率為6.4%。
2、對投資的影響
較低的利潤導致了投資疲軟。拉美國家金屬-機械部門的投資占本國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較其他國家和地區明顯偏低,未來前景堪憂。
3、對貿易的影響
大量低價格鋼材(3492, 20.00, 0.58%)的進口,引起了不公平貿易關稅的產生。拉丁美洲至今共發起了52起反傾銷調查,其中有23起針對中國;而在拉丁美洲,生效的反傾銷措施高達78項,其中有43項針對中國。
拉丁美洲正在變成一個間接鋼材貿易貨物的凈進口國,而本國的鋼鐵產業卻日漸衰落。拉美鋼鐵協會(Alacero)稱,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采取措施,該地區的“去工業化”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
該協會建議拉丁美洲各國政府推動金屬-機械價值鏈的發展,并采取措施控制來自中國的鋼材進口。帶有補貼的大量進口對拉丁美洲就業造成的消極影響,必須妥善解決。另外,拉丁美洲政府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將工業投資占本國GDP的比例提高到22%-25%。
除此之外,大量進口還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比如,巴西的鋼鐵產業在拉美地區規模最大,目前的產能利用率為70%,而歷史平均水平為86%;智利最大鋼鐵企業CAP,已停止其平鋼生產,因為該企業無法與中國進口的價格較低的產品競爭;墨西哥與中國工業制成品一年的貿易逆差,就高達450億美元。
拉丁美洲的鋼鐵產業正在面臨“荷蘭病” 、礦業部門扭曲以及金屬-機械部門客戶基礎薄弱的困擾。如果該地區繼續朝著“去工業化”發展,其鋼鐵產業將完全失去其客戶基礎。鋼鐵產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核心,停滯不前的工業無法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就業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如今,不僅是拉丁美洲,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面臨著由于市場失衡引起的社會和經濟挑戰。
拉美鋼鐵協會(Alacero)目前已采取行動,監控進口并鑒定不公平的貿易實踐、警告政府應對“去工業化”、幫助鋼鐵企業應對日益嚴峻的財務風險。但能夠真正發揮關鍵作用的,還是各國政府。拉美鋼鐵協會建議各國政府將以下方面作為以后工作的重點關注領域:
采取措施應對全球性的產能過剩;
出臺政策,維護與國有企業競爭的公平環境;
解決間接鋼材貿易的問題(可能會造成鋼鐵客戶基礎流失的問題);
維持強勁而有力的貿易執法;
在拉丁美洲范圍內協調外交舉措;
消除政府對鋼鐵產業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