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中央結算公司舉辦的“2017債券年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司副巡視員田原表示,將不斷推進債券市場創新,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兩個新的品種,預計在近期正式推出。
田原還表示,2016年底以來,受美聯儲加息等各種因素影響,市場資金面趨緊,這種形勢對債券發行和債券風險防范都帶來了較大壓力。債券市場的償債高峰已逐漸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將給企業還本付息帶來壓力。
不過田原同時表示,從目前看,企業債券的償債風險基本可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正抓緊研究兩個專項新品種
專項債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企業債券制度框架內“量身定制”的債券品種,主要針對相關行業和產業發展特點,統籌各項債券支持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相關領域并發揮示范效應。
田原透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兩個新的品種,預計近期正式推出。
2015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陸續印發了城市停車場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養老產業、雙創孵化、配電網建設改造、綠色債券、債轉股專項債券、PPP項目專項債券等9個專項債券發行指引。
其中,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核準1246億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核準425億元,共拉動投資超過2300億元。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雙創”工作牽頭部門,還率先推出雙創孵化專項債券,截至目前累計核準332億元。
除了以上專項債券品種外,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分別在債券期限、資金使用、償債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創新,推出了可續期債券、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項目收益債券。
可續期債券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債券到期后可以向后延續,從而實現“只付息、不還本”,減少債券本金償付壓力;二是債券資金可計入公司所有者權益,有利于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三是債券資金可以作為項目資本金,解決項目資本金需求。
田原稱:“這些特點,與投資規模大、運營周期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十分匹配,目前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很多企業都發行了可續期債券”。
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核準了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體發行11支可續期債券,規模近400億元。
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則以地方大中型企業為發債主體,地方政府提供5%風險緩釋基金支持。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核準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583.5億元,2016年平均發行利率僅為4.86%。
項目收益債券以項目未來的收益作為還本付息的基礎,償債來源主要來自項目運營收益,以資金的封閉運行保證收益優先償債,可以不受項目實施主體自身條件的限制。該債券品種推出3年來,已累計核準近1000億元。
田原還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在“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積極推進金融創新,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金融服務水平,不斷完善債券品種體系。”
重點排查鋼鐵、煤炭、房地產風險
“2016年底以來,受美聯儲加息等各種因素影響,市場資金面趨緊,這種形勢對債券發行和債券風險防范都帶來了較大壓力。”田原介紹,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但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3708億元,同比多減2.14萬億元。上半年債券發行成本也明顯高于去年水平,債券取消或延遲發行的情況也有所增加,對企業融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的償債高峰已逐漸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將給企業還本付息帶來壓力。尤其是考慮到美聯儲處于加息周期,我國債券市場利率水平也呈現了明顯的上行趨勢,進一步增加了企業償債難度。
田原介紹,債券市場各監管部門在風險防范和化解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去年以來,我們主動加強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債券風險排查,做好房地產領域債券風險防范,做好重點區域債券風險防范,提前摸清企業債券信用風險底數,并與企業債券登記結算機構建立本息兌付聯動機制,做好兌付通知、公告、劃款等各個環節的預警和應對預案。從目前看,企業債券的償債風險基本可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田原還表示,2016年底以來,受美聯儲加息等各種因素影響,市場資金面趨緊,這種形勢對債券發行和債券風險防范都帶來了較大壓力。債券市場的償債高峰已逐漸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將給企業還本付息帶來壓力。
不過田原同時表示,從目前看,企業債券的償債風險基本可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正抓緊研究兩個專項新品種
專項債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企業債券制度框架內“量身定制”的債券品種,主要針對相關行業和產業發展特點,統籌各項債券支持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相關領域并發揮示范效應。
田原透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兩個新的品種,預計近期正式推出。
2015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陸續印發了城市停車場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養老產業、雙創孵化、配電網建設改造、綠色債券、債轉股專項債券、PPP項目專項債券等9個專項債券發行指引。
其中,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核準1246億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核準425億元,共拉動投資超過2300億元。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雙創”工作牽頭部門,還率先推出雙創孵化專項債券,截至目前累計核準332億元。
除了以上專項債券品種外,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分別在債券期限、資金使用、償債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創新,推出了可續期債券、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項目收益債券。
可續期債券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債券到期后可以向后延續,從而實現“只付息、不還本”,減少債券本金償付壓力;二是債券資金可計入公司所有者權益,有利于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三是債券資金可以作為項目資本金,解決項目資本金需求。
田原稱:“這些特點,與投資規模大、運營周期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十分匹配,目前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很多企業都發行了可續期債券”。
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核準了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體發行11支可續期債券,規模近400億元。
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則以地方大中型企業為發債主體,地方政府提供5%風險緩釋基金支持。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核準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583.5億元,2016年平均發行利率僅為4.86%。
項目收益債券以項目未來的收益作為還本付息的基礎,償債來源主要來自項目運營收益,以資金的封閉運行保證收益優先償債,可以不受項目實施主體自身條件的限制。該債券品種推出3年來,已累計核準近1000億元。
田原還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在“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積極推進金融創新,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金融服務水平,不斷完善債券品種體系。”
重點排查鋼鐵、煤炭、房地產風險
“2016年底以來,受美聯儲加息等各種因素影響,市場資金面趨緊,這種形勢對債券發行和債券風險防范都帶來了較大壓力。”田原介紹,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但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3708億元,同比多減2.14萬億元。上半年債券發行成本也明顯高于去年水平,債券取消或延遲發行的情況也有所增加,對企業融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的償債高峰已逐漸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情況下,將給企業還本付息帶來壓力。尤其是考慮到美聯儲處于加息周期,我國債券市場利率水平也呈現了明顯的上行趨勢,進一步增加了企業償債難度。
田原介紹,債券市場各監管部門在風險防范和化解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去年以來,我們主動加強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債券風險排查,做好房地產領域債券風險防范,做好重點區域債券風險防范,提前摸清企業債券信用風險底數,并與企業債券登記結算機構建立本息兌付聯動機制,做好兌付通知、公告、劃款等各個環節的預警和應對預案。從目前看,企業債券的償債風險基本可控,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