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宏觀思維,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地理優勢,將鐵水聯運優勢發揮到極致。市地鐵公司跳出鐵路看鐵路,巧妙運用“鐵水聯運”方式,貨物運輸輻射半徑已經擴展到陜西、甘肅、新疆、湖南、江蘇等地,還達海通江,通過荊州與世界聯接,巴西、澳大利亞的貨物從海上進入長江,經荊州即可直達陜西漢中。荊州未來發展優勢在交通運輸中開始顯現。
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
1989 年5月18日,荊沙鐵路建成通車,長長的汽笛聲劃破荊沙寧靜的上空,荊州人民多年的夢想得以實現。
然而好景不長, “寒流”接踵而至。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平臺打造和應用、航運能力的大幅度提高,這條全長僅90公里的盡頭線鐵路,運量大幅下滑,企業巨額虧損,職工隊伍不穩,生產經營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內外交困,舉步維艱。市地鐵公司的干部職工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荊沙鐵路運輸最困難的時候,幾乎是 “等米下鍋”,運輸市場萎縮,當月的運輸收入還不足以支付職工工資。
“掙脫荊沙鐵路的禁錮,跳出荊沙鐵路抓運量,跳出荊沙鐵路謀發展。”在前所未有的高難度挑戰面前,市地鐵公司黨委一班人創新思路,決定依托得天獨厚長江黃金水道的區位優勢,打通聯接中西部地區鐵路陸路運輸至長江黃金水道這條運輸通道,實現荊沙鐵路與全市各大港口的無縫對接,從激烈市場競爭中尋找地方鐵路生存的突破口……
自籌資金3300萬元,修建旺港碼頭、國電集團沙市配煤中心兩條鐵路專用線,快速建成鐵水聯運通道;開展市場調研,制定進口鐵礦石、煤炭海進江、化肥出口、美的冰箱門到門運輸等鐵水聯運方案,開始分步付諸實施……
“鐵水聯運”讓“鐵哥”走出寒冬
湖南金牛化工第一列鐵水聯運的煤炭試運,正值2016年春節。凜冽的寒風中,公司黨委班子成員帶領40余名中層干部,冒著雨雪裝卸煤炭,從大年初二開始,硬是用兩天的時間將45車皮煤炭卸下裝船發往湖南,保證了煤炭及時運達。
去年6月,湖北大峪口化工公司第一列45車皮散裝出口化肥運達旺港碼鐵路專用線。面對卸車方案不完備、廠方現場負責人不信任的目光,市地方鐵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局長)鄒國斌當即表示: “請放心,我們黨員干部用臉盆舀,也要保證按時跟你卸下來!”
為了這句承諾,鄒國斌和班子成員帶領40余名黨員干部,在40攝氏度的車廂里,用臉盆一盆一盆搶卸貨物,每個人身上的衣服擰得出水來。
45車皮、近3000噸散裝出口化肥按時裝船,發往南通港轉運至東南亞,保證了化肥及時運達,贏得廠方信任,雙方建立起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此后,大峪口化肥廠出口業務大多交由市地鐵公司開展“門到港”出口聯運,因為他們放心。
由“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鐵水聯運給市地方鐵路有限公司發展增添了活力,荊沙鐵路再次引起眾多客戶的關注,運量逐步回升。
市地方鐵路有限公司在逆境中求生存、危機中找機會,砥礪前行。2016年起,終于逐步走出漫長的“寒冬”。
集聚優勢 精準策劃
提升交通樞紐優勢
今年5月7日晚,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首批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抵達旺港碼頭,起駁經荊沙鐵路運往陜西漢中勉西火車站。
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鐵水聯運項目,扭轉了市地鐵公司運輸分散、運量小的不利局面,鐵水聯運優勢發揮到極致,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2015年開始,我們公司就派專人負責跟蹤漢中鋼鐵鐵礦石鐵水聯運項目”。市地鐵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李春華告訴記者,此前該公司的鐵礦石均是在連云港卸海輪直接裝火車走隴海鐵路運到漢中, “進口鐵礦石運輸項目是地鐵公司鐵水聯運業務拓展新的突破,實現了雙贏。”
市地方鐵路有限公司拓展了新的業務,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從中也得到了實惠。陜西鋼鐵集團運輸主管張軍說,跟荊州市地鐵公司合作,開展進口鐵礦石鐵水聯運,每噸運輸成本可節約 35元,如果按300萬噸全部走荊州,一年就相當于節約1個億的運輸成本。
荊州地處長江之濱,黃金水道穿越全境,數個港口與荊沙鐵路相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鄒國斌坦言,目前荊沙鐵路運輸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今年可望新增進口鐵礦石鐵水聯運量50萬噸以上,煤炭50萬噸,以及電廠煤炭短途水鐵聯運量60萬噸以上,集裝箱鐵水聯運,以及硫磺鐵水聯運正在組織之中。 “隨著中西部地區鐵路陸路運輸至長江黃金水道運輸通道打通、荊沙鐵路與全市各大港口的無縫對接,鐵水聯運業務將會成倍增長,荊沙鐵路在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必將大有作為。”
思路已經厘清,目標更加明確,干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7月29日凌晨,記者在荊沙鐵路沙市站看到,鄒國斌正帶領公司黨員干部,又一次跨進火車箱,揮鍬“平頂”,自從7月24日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進口的10余萬噸鐵礦石抵達荊州,公司黨員干部已經是第4次突擊“平頂”,確保每日2列專列發往漢中。
天已大亮,裝載貨物的列車靜臥鐵軌,枕戈待旦,隨時等待“出發”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