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以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強周期的黑色系資源股在二級市場大放異彩,最強者方大特鋼,在不足3個月的時間里,股價累計暴漲136.16%。在行業數據超預期、商品價格持續大漲、上市公司盈利的表層原因下,給資金炒作黑色系足夠底氣的,是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帶來的業績持續改善。
鋼鐵、煤炭股二級市場大放異彩
以申萬劃分的行業漲幅中,今年5月11日~8月9日,鋼鐵板塊一馬當先,累計漲幅實現了39.79%。個股上除了因籌劃資產收購而停牌的沙鋼股份,34只鋼鐵股中30家股價上漲,27家跑贏了同期上證指數7.5%的累計漲幅,行業內跑贏大盤的個股比例達81.82%。方大特鋼、新鋼股份、凌鋼股份、馬鋼股份等10只鋼鐵股5月11日以來股價同樣相繼錄得了50%以上的累計漲幅。
除了鋼鐵股,同為黑色系板塊的煤炭股5月中旬以來也表現不俗,行業整體股價上漲了15.41%,居申萬28個一級行業的第5位。個股上除了處于停牌期的露天煤業、ST云維,其余60家公司中48家股價實現上漲,41家跑贏同期市場平均水平,占比也達到了68.33%。個股中,剔除5月3日剛剛登陸滬市主板的金石資源,煤炭股中,恒源煤電的表現則最為“搶眼”,5月11日以來股價大漲了89.33%。此外,行業內還有9家公司統計期內股價累計上漲超過了50%。
對于后市表現,盡管鋼鐵、煤炭等周期類漲價題材已經在近期實現了可觀的上漲,但券商們的主流觀點仍繼續看好周期股走勢還會延續。因為供給側改革及環保政策將繼續推進,供給端短期內不會出現對行情不利的因素。
主導產品漲價有效增厚行業利潤
現如今基本面、市場走勢亮點頻現的鋼鐵股、煤炭股,曾幾何時業績長期捉襟見肘。2015年鋼鐵股大面積淪陷,34家公司18家年末凈利潤虧損,行業整體更是以483.89億元的凈利潤漏洞成為了當年惟一以虧損示人的行業。且2014年-2016年連續3年煤炭股整體凈利潤以下滑收官。這種情況直至今年一季度,鋼鐵股、煤炭股才強勢爆發,凈利潤同比分別實現了373.71%和340.7%的增長,僅次于建筑材料股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37.83%,成為了申萬一級行業中業績增長排名第2位、第3位的板塊。
今年中期,截至8月9日,有8家鋼鐵股公布了正式的2017年中報,除了安陽鋼鐵凈利潤出現下滑外,其余7家公司業績同比均有所增長,且安陽鋼鐵已經在二季度擺脫限產困擾。從凈利潤增幅看,山東鋼鐵勢頭最猛,以5.96億元凈利潤同比2016年暴增2023%。與此同時,凌鋼股份、柳鋼股份、韶鋼松山3家公司的業績也同比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除了正式公布中報的公司,目前兩市還有22家鋼鐵股公布中報預告,其中20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預喜。探究其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因,均離不開鋼材市場回暖,鋼材價格上漲的推動(見表1)。
再看煤炭股,目前正式完成中報披露的公司有5家,均以盈利收官,且相比2016年同期實現了增長。其中,西山煤電利潤增長最為可觀,同比飆增739.33%。在二級市場,西山煤電也頗得資金的認可,6月2日以來累計漲幅已高達43.43%。
同樣,結合提前公布的48份業績預告看,有35家上半年凈利潤分別以預增、略增、續盈或扭虧等不同方式預喜。從預增幅度看,32家公司有望增長30%以上;30家公司預計增長超過50%;25家公司有望翻倍增長;冀中能源、潞安環能、陜西煤電、恒源煤電4家公司更是有望實現超過10倍以上的利潤增長(見表2)。和鋼鐵股的增長原因趨同,煤炭產品售價的大幅增長是增厚煤炭股業績的主要因素。
鋼鐵股成近期資金最愛
股價不斷上攻,離不開場內資金的認可。近20日鋼鐵股是市場中惟一一個主力資金凈流入的板塊,凈流入金額6.35億元。將時間縮短,統計近5日(截至本周二)的行業資金流向,鋼鐵股以8.43億元的流入金額依然保持了近期市場資金最青睞行業的位置。從近7日的滬深港通數據看,鋼鐵股寶鋼股份得到了北上資金的高度認可,成功進入了凈買入前10位的名單中。
此外,從交易所披露的龍虎榜交易席位看,8月7日,鋼鐵股中有2家公司進入龍虎榜,其中,太鋼不銹不僅被4家機構聯合買入了2.01億元,同時還被知名游資招商證券深圳蛇口工業七路營業部買入了4592萬元。8月9日,鋼鐵股中再現3家公司進入龍虎榜,安陽鋼鐵、柳鋼股份均被機構看好,機構專用席位買入安陽鋼鐵1601.34萬元,買入柳鋼股份6101.86萬元。雖然這里也有鋼鐵股被機構賣出,但機構聯袂出現在鋼鐵股的買入隊列中,通常意味著機構對于鋼鐵股的觀點急劇趨熱。
目前,2017年的中報披露尚處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階段,還不能完全地統計機構在二季度對鋼鐵、煤炭行業的持倉情況。但從二季度以來機構的調研情況看,共有11家鋼鐵股和3家煤炭股接待了機構的調研。從參與熱情看,鋼鐵股中,鞍鋼股份、*ST華菱、太鋼不銹等6家公司得到了2家以上機構的同時調研,鞍鋼股份的參與機構家數最多,二季度以來共有15家機構對其進行了調研,其中更是不乏由王亞偉掌舵的千合資本。在6月20日調研了鞍鋼股份后,近日在鋼鐵股走勢漸入佳境的同時,千合資本的調研身影也再次出現,8月3日,*ST華菱也迎來了千合資本的調研,同去調研的還包括新華基金、銀河基金、長江證券、永城財險、雷鈞資本和曉漠投資等。相比之下,機構對煤炭股的調研之情則相對較弱,二季度以來,藍焰控股的參與機構家數最多,共有5家。
鋼鐵、煤炭股二級市場大放異彩
以申萬劃分的行業漲幅中,今年5月11日~8月9日,鋼鐵板塊一馬當先,累計漲幅實現了39.79%。個股上除了因籌劃資產收購而停牌的沙鋼股份,34只鋼鐵股中30家股價上漲,27家跑贏了同期上證指數7.5%的累計漲幅,行業內跑贏大盤的個股比例達81.82%。方大特鋼、新鋼股份、凌鋼股份、馬鋼股份等10只鋼鐵股5月11日以來股價同樣相繼錄得了50%以上的累計漲幅。
除了鋼鐵股,同為黑色系板塊的煤炭股5月中旬以來也表現不俗,行業整體股價上漲了15.41%,居申萬28個一級行業的第5位。個股上除了處于停牌期的露天煤業、ST云維,其余60家公司中48家股價實現上漲,41家跑贏同期市場平均水平,占比也達到了68.33%。個股中,剔除5月3日剛剛登陸滬市主板的金石資源,煤炭股中,恒源煤電的表現則最為“搶眼”,5月11日以來股價大漲了89.33%。此外,行業內還有9家公司統計期內股價累計上漲超過了50%。
對于后市表現,盡管鋼鐵、煤炭等周期類漲價題材已經在近期實現了可觀的上漲,但券商們的主流觀點仍繼續看好周期股走勢還會延續。因為供給側改革及環保政策將繼續推進,供給端短期內不會出現對行情不利的因素。
主導產品漲價有效增厚行業利潤
現如今基本面、市場走勢亮點頻現的鋼鐵股、煤炭股,曾幾何時業績長期捉襟見肘。2015年鋼鐵股大面積淪陷,34家公司18家年末凈利潤虧損,行業整體更是以483.89億元的凈利潤漏洞成為了當年惟一以虧損示人的行業。且2014年-2016年連續3年煤炭股整體凈利潤以下滑收官。這種情況直至今年一季度,鋼鐵股、煤炭股才強勢爆發,凈利潤同比分別實現了373.71%和340.7%的增長,僅次于建筑材料股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37.83%,成為了申萬一級行業中業績增長排名第2位、第3位的板塊。
今年中期,截至8月9日,有8家鋼鐵股公布了正式的2017年中報,除了安陽鋼鐵凈利潤出現下滑外,其余7家公司業績同比均有所增長,且安陽鋼鐵已經在二季度擺脫限產困擾。從凈利潤增幅看,山東鋼鐵勢頭最猛,以5.96億元凈利潤同比2016年暴增2023%。與此同時,凌鋼股份、柳鋼股份、韶鋼松山3家公司的業績也同比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除了正式公布中報的公司,目前兩市還有22家鋼鐵股公布中報預告,其中20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預喜。探究其業績快速增長的主因,均離不開鋼材市場回暖,鋼材價格上漲的推動(見表1)。
再看煤炭股,目前正式完成中報披露的公司有5家,均以盈利收官,且相比2016年同期實現了增長。其中,西山煤電利潤增長最為可觀,同比飆增739.33%。在二級市場,西山煤電也頗得資金的認可,6月2日以來累計漲幅已高達43.43%。
同樣,結合提前公布的48份業績預告看,有35家上半年凈利潤分別以預增、略增、續盈或扭虧等不同方式預喜。從預增幅度看,32家公司有望增長30%以上;30家公司預計增長超過50%;25家公司有望翻倍增長;冀中能源、潞安環能、陜西煤電、恒源煤電4家公司更是有望實現超過10倍以上的利潤增長(見表2)。和鋼鐵股的增長原因趨同,煤炭產品售價的大幅增長是增厚煤炭股業績的主要因素。
鋼鐵股成近期資金最愛
股價不斷上攻,離不開場內資金的認可。近20日鋼鐵股是市場中惟一一個主力資金凈流入的板塊,凈流入金額6.35億元。將時間縮短,統計近5日(截至本周二)的行業資金流向,鋼鐵股以8.43億元的流入金額依然保持了近期市場資金最青睞行業的位置。從近7日的滬深港通數據看,鋼鐵股寶鋼股份得到了北上資金的高度認可,成功進入了凈買入前10位的名單中。
此外,從交易所披露的龍虎榜交易席位看,8月7日,鋼鐵股中有2家公司進入龍虎榜,其中,太鋼不銹不僅被4家機構聯合買入了2.01億元,同時還被知名游資招商證券深圳蛇口工業七路營業部買入了4592萬元。8月9日,鋼鐵股中再現3家公司進入龍虎榜,安陽鋼鐵、柳鋼股份均被機構看好,機構專用席位買入安陽鋼鐵1601.34萬元,買入柳鋼股份6101.86萬元。雖然這里也有鋼鐵股被機構賣出,但機構聯袂出現在鋼鐵股的買入隊列中,通常意味著機構對于鋼鐵股的觀點急劇趨熱。
目前,2017年的中報披露尚處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階段,還不能完全地統計機構在二季度對鋼鐵、煤炭行業的持倉情況。但從二季度以來機構的調研情況看,共有11家鋼鐵股和3家煤炭股接待了機構的調研。從參與熱情看,鋼鐵股中,鞍鋼股份、*ST華菱、太鋼不銹等6家公司得到了2家以上機構的同時調研,鞍鋼股份的參與機構家數最多,二季度以來共有15家機構對其進行了調研,其中更是不乏由王亞偉掌舵的千合資本。在6月20日調研了鞍鋼股份后,近日在鋼鐵股走勢漸入佳境的同時,千合資本的調研身影也再次出現,8月3日,*ST華菱也迎來了千合資本的調研,同去調研的還包括新華基金、銀河基金、長江證券、永城財險、雷鈞資本和曉漠投資等。相比之下,機構對煤炭股的調研之情則相對較弱,二季度以來,藍焰控股的參與機構家數最多,共有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