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三大因素
中鋼協副會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9月1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效益實現全面提升,其背后主要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鋼企自身降本增效三方面原因。
李新創進一步分析稱,首先,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是最重要的原因。上半年GDP增速6.9%,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其中,與鋼鐵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有所回升。
今年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8.5%,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1.1%,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在出口方面,機電產品上半年出口4.13萬億元,增長14.6%。其中,汽車出口增長32.5%、船舶出口增長25.1%。
“國家經濟穩中向好,下游地產、基建及汽車等行業的需求旺盛,是鋼鐵行業銷售和效益提升的最大動力。”李新創稱。
其次,李新創還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大力推進也極大改善了鋼鐵業產能過剩的現象,供求關系趨于平衡讓鋼材價格逐步理性回歸。
“鋼鐵業去產能目標是5年內化解過剩產能1億-1.5億噸,去年超額完成了6500萬噸,今年再化解5000萬噸,去產能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李新創稱,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化解粗鋼產能4239萬噸,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的84.8%。“加上去年的6500萬噸,全國累計完成去產能任務近1億噸,這為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助力不小。鋼鐵市場的供求關系大幅改善后,鋼價也隨之合理回歸。”
從2016年初至今,現貨螺紋鋼價格從冰點的1600元/噸,一路震蕩上行,上半年已經漲破4000元/噸的整數關口,創下四年半以來新高,漲幅超過100%。
相關機構分析師在采訪中還強調,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對“地條鋼”專項整頓,也為鋼鐵行業打造了一個更健康的市場環境。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上半年,全國經過各地自查和督查后,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2億噸。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
馬鋼股份董事長丁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清理力度對我們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過去'地條鋼’基本都是用廢鋼煉制,在打擊'地條鋼’后廢鋼的價格就出現下降,有助于彌補我們鐵水的不足;其次廢鋼能耗比較低,節約了很多成本。”
分析師還指出,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鐵礦石原料均價有所回落,也為鋼企騰出了利潤增長空間。
對于今年下半年市場前景,受訪專家均表示樂觀。下半年在去產能深入推進、環保收嚴和供暖季北方部分鋼廠限產的預期下,鋼材價格有望保持穩健。
入秋之后,京津冀地區的環保政策或對下半年鋼鐵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京津冀重點范圍內的鋼企在采暖季將采取限產措施。其中“2+26”城市受影響更為明顯,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要求限產50%,影響產量約為4135萬噸。
“如果政策執行范圍擴大,影響則更加明顯。此事件引起的行情波動或提前啟動。疊加金九銀十旺季因素,下半年價格易漲難落,整體以上揚為主。”
此外隨著鐵礦、焦煤等原燃料價格平穩(或小幅回落),鋼企的利潤空間也有望保持穩定。但李新創強調,對于全年完成去產能目標不能盲目樂觀,行業要對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繼續保持力度,嚴防新增產能或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的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部分上市鋼企發布的三季報預告發現,與上半年靚麗的成績單相比,也許鋼鐵行業在下半年的業績表現更值得期待。
截至8月31日晚,共有9家上市鋼鐵已預告前三季業績。其中8家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計同比提升。7家三季報預告增速高于中報增速。1家公司未披露增速情況,僅預計前三季度累計凈利將同比大幅提高。
以韶鋼松山三季報預告為例,公司前9個月實現凈利17.5億,遠超過中報利潤6.5億。這說明僅僅是7到9月這3個月,韶鋼松山就實現11億元凈利,幾乎是中報凈利的2倍。
中鋼協副會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9月1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效益實現全面提升,其背后主要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鋼企自身降本增效三方面原因。
李新創進一步分析稱,首先,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是最重要的原因。上半年GDP增速6.9%,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其中,與鋼鐵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有所回升。
今年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8.5%,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1.1%,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在出口方面,機電產品上半年出口4.13萬億元,增長14.6%。其中,汽車出口增長32.5%、船舶出口增長25.1%。
“國家經濟穩中向好,下游地產、基建及汽車等行業的需求旺盛,是鋼鐵行業銷售和效益提升的最大動力。”李新創稱。
其次,李新創還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大力推進也極大改善了鋼鐵業產能過剩的現象,供求關系趨于平衡讓鋼材價格逐步理性回歸。
“鋼鐵業去產能目標是5年內化解過剩產能1億-1.5億噸,去年超額完成了6500萬噸,今年再化解5000萬噸,去產能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李新創稱,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化解粗鋼產能4239萬噸,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的84.8%。“加上去年的6500萬噸,全國累計完成去產能任務近1億噸,這為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助力不小。鋼鐵市場的供求關系大幅改善后,鋼價也隨之合理回歸。”
從2016年初至今,現貨螺紋鋼價格從冰點的1600元/噸,一路震蕩上行,上半年已經漲破4000元/噸的整數關口,創下四年半以來新高,漲幅超過100%。
相關機構分析師在采訪中還強調,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對“地條鋼”專項整頓,也為鋼鐵行業打造了一個更健康的市場環境。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上半年,全國經過各地自查和督查后,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2億噸。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
馬鋼股份董事長丁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清理力度對我們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過去'地條鋼’基本都是用廢鋼煉制,在打擊'地條鋼’后廢鋼的價格就出現下降,有助于彌補我們鐵水的不足;其次廢鋼能耗比較低,節約了很多成本。”
分析師還指出,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鐵礦石原料均價有所回落,也為鋼企騰出了利潤增長空間。
對于今年下半年市場前景,受訪專家均表示樂觀。下半年在去產能深入推進、環保收嚴和供暖季北方部分鋼廠限產的預期下,鋼材價格有望保持穩健。
入秋之后,京津冀地區的環保政策或對下半年鋼鐵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京津冀重點范圍內的鋼企在采暖季將采取限產措施。其中“2+26”城市受影響更為明顯,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要求限產50%,影響產量約為4135萬噸。
“如果政策執行范圍擴大,影響則更加明顯。此事件引起的行情波動或提前啟動。疊加金九銀十旺季因素,下半年價格易漲難落,整體以上揚為主。”
此外隨著鐵礦、焦煤等原燃料價格平穩(或小幅回落),鋼企的利潤空間也有望保持穩定。但李新創強調,對于全年完成去產能目標不能盲目樂觀,行業要對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繼續保持力度,嚴防新增產能或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的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部分上市鋼企發布的三季報預告發現,與上半年靚麗的成績單相比,也許鋼鐵行業在下半年的業績表現更值得期待。
截至8月31日晚,共有9家上市鋼鐵已預告前三季業績。其中8家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計同比提升。7家三季報預告增速高于中報增速。1家公司未披露增速情況,僅預計前三季度累計凈利將同比大幅提高。
以韶鋼松山三季報預告為例,公司前9個月實現凈利17.5億,遠超過中報利潤6.5億。這說明僅僅是7到9月這3個月,韶鋼松山就實現11億元凈利,幾乎是中報凈利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