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加大“僵尸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等。
煤炭、鋼鐵行業人士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報告中對于鋼鐵、煤炭去產能設定的目標再超預期。
中國政府提出2016到2020年壓縮鋼鐵產能1至1.5億噸。經過兩年堅定不移地推進,已經出清過剩產能超過1.15億噸。今年繼續壓縮3000萬噸,意味著將提前完成五年的上限目標。過剩產能大規模出清,有效改善了供求關系,鋼材市場擺脫鋼價不如白菜價的窘態,價格大幅度反彈回升至合理價格區間。鋼鐵行業經營狀況逐步回升至健康水平。與此同時,鋼材出口大幅度下降,從2015年的1.2噸下降至2017年的7500萬噸,為改善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發揮了顯著作用。
隨著壓縮過剩產能的工作基本完成,未來也要嚴防產能再度擴張,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預計未來將有一批新鋼鐵項目進行建設,但是這些產能主要目的是改善產業布局。政策適度鼓勵短流程鋼廠,但新建的產能必須同時有存量的產能退出為前提。
煤炭行業資深分析師鄧舜接受采訪時表示,此前預測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是1.2億噸,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1.5億噸超出預期。去年受需求超預期、供應階段性偏緊等因素影響,煤價全年處于高位。煤炭資源集中于“三西”地區、運輸距離較長等因素今年還可能階段性影響煤炭供應,但需求情況尚難判斷。
申萬宏源煤炭行業報告認為,2016至2017年我國合計去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如果今年繼續去產能1.5億噸,則實現三年去產能6.5億噸。距離“十三五”期間去產能8億噸,還有1.5億噸目標任務量。
該機構預計,去產能任務基本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即便內蒙古和陜西2億噸新建產能在6月份實現逐步投放,到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煤炭供給仍舊偏緊張,煤價四季度價格走勢依然強勁。預計全年動力煤價格與2017年持平。不過,該報告還分析認為今年去產能阻力較大,遠遠沒有前兩年順利。
煤炭、鋼鐵行業人士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報告中對于鋼鐵、煤炭去產能設定的目標再超預期。
中國政府提出2016到2020年壓縮鋼鐵產能1至1.5億噸。經過兩年堅定不移地推進,已經出清過剩產能超過1.15億噸。今年繼續壓縮3000萬噸,意味著將提前完成五年的上限目標。過剩產能大規模出清,有效改善了供求關系,鋼材市場擺脫鋼價不如白菜價的窘態,價格大幅度反彈回升至合理價格區間。鋼鐵行業經營狀況逐步回升至健康水平。與此同時,鋼材出口大幅度下降,從2015年的1.2噸下降至2017年的7500萬噸,為改善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發揮了顯著作用。
隨著壓縮過剩產能的工作基本完成,未來也要嚴防產能再度擴張,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預計未來將有一批新鋼鐵項目進行建設,但是這些產能主要目的是改善產業布局。政策適度鼓勵短流程鋼廠,但新建的產能必須同時有存量的產能退出為前提。
煤炭行業資深分析師鄧舜接受采訪時表示,此前預測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是1.2億噸,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1.5億噸超出預期。去年受需求超預期、供應階段性偏緊等因素影響,煤價全年處于高位。煤炭資源集中于“三西”地區、運輸距離較長等因素今年還可能階段性影響煤炭供應,但需求情況尚難判斷。
申萬宏源煤炭行業報告認為,2016至2017年我國合計去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如果今年繼續去產能1.5億噸,則實現三年去產能6.5億噸。距離“十三五”期間去產能8億噸,還有1.5億噸目標任務量。
該機構預計,去產能任務基本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即便內蒙古和陜西2億噸新建產能在6月份實現逐步投放,到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煤炭供給仍舊偏緊張,煤價四季度價格走勢依然強勁。預計全年動力煤價格與2017年持平。不過,該報告還分析認為今年去產能阻力較大,遠遠沒有前兩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