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無視反對陣營意見,在白宮發表講話宣布將對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征收25%和10%的全球性關稅。一周后,特朗普正式簽署命令。隨后的3月23日,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同時,特朗普手持關稅大棒和多國“談判”,最終,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韓國和巴西率先獲得關稅豁免。
雖然美國的鋼鋁全球性關稅實際上也被認為劍指中國,但縱觀此后基于“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約1300種、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來看,“232調查”引發的鋼鋁關稅只能算是為特朗普打了“前哨戰”。
打完“前哨戰”后,在特朗普政府于美東時間4月3日新出爐的擬加征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清單中,鋼鋁仍然未能幸免。澎湃新聞通過檢索該清單得出,至少有80種鋼鋁獨立關稅項目被加征稅率為25%。
對這份直接針對中國的關稅清單,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澎湃新聞表示,“從今天美國公布的稅號來看,集中于棒線材、焊管無縫管、型材類、電工鋼、熱軋類和冷軋類、以及彩涂鍍層類產品。從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的大類結構來看,棒材占10.6%,彩涂、鍍層板占12.1%,無縫管占10.8%,焊管占9.3%,電工鋼占0.9%,型材類占2.8%;熱軋+冷軋類占3.1%。。”
而從當前中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鋼材品種結構來看,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主要為其他鋼材(如鋼絲、鋼管接頭等)。2017年,其他鋼材占中國出口至美國鋼材總量的45%,其次為管材、板材、棒線材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加征關稅意味著中國鋼鋁產品出口美國將進一步受限,但影響有限。
原因在于前期“傷害”已近乎極限。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鋼鐵產品飽受貿易保護的傷害。美國先后給對中國鋼材實施了30多項的雙反征稅,中國的大部分鋼材早已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前期造成的傷害已近乎極致。”
自1996年以來,美國持續對中國的鋼鐵產品進行貿易調查和制裁。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18年2月15日,美國有169項政策針對鋼鐵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其中有29項涉及中國,約占17%。
正是在常年處于貿易壁壘之下,中國對美國的鋼材出口量逐年下降。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540萬噸,占當年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2.56%。經數年的貿易調查后,到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118萬噸,較2006年下降了78.15%,僅占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7%。在中國鋼材出口排名國家中,美國由2006年的第2位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分析指出,就鋼鐵行業來說,鋼鐵貿易近些年來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在美國對鋼鐵“232調查”前已經對十幾類產品采取了幾十項反傾銷、反補貼措施,涵蓋幾乎所有大類鋼鐵產品,且稅率幅度之高近乎禁止性關稅。
不過,值得中國企業注意的是,盡管美國市場已經是多年來壁壘重重的“彈丸之地”,但特朗普大力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或讓中國鋼鐵出口的其他主力戰場也受到沖擊。
近三年數據顯示,東南亞、韓國、中東三個區域是中國傳統鋼材出口目的地,這三個區域鋼材出口數量占到中國鋼材出口50%以上。平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美國此前對鋼鋁全球性加征關稅亊件給其他國家提了一個醒,即大量出口美國存在貿易風險。接下來,其他國家可能會考慮其出口政策,轉而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迚行轉移。
因此,從長期來看,這將加劇其他鋼鐵出口大國對中國鋼材出口傳統優勢區域的爭奪,進而影響中國整個鋼材的出口形勢。
另外,鋼材作為眾多制造業的上游材料,美國基于“301調查”列出的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清單中,有很多出口產品也會間接影響鋼材需求。數據顯示,機械設備、家電等行業耗鋼量超過20%,如果這些行業產品出口受挫,勢必連帶影響鋼鐵需求。
雖然美國的鋼鋁全球性關稅實際上也被認為劍指中國,但縱觀此后基于“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約1300種、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來看,“232調查”引發的鋼鋁關稅只能算是為特朗普打了“前哨戰”。
打完“前哨戰”后,在特朗普政府于美東時間4月3日新出爐的擬加征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清單中,鋼鋁仍然未能幸免。澎湃新聞通過檢索該清單得出,至少有80種鋼鋁獨立關稅項目被加征稅率為25%。
對這份直接針對中國的關稅清單,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澎湃新聞表示,“從今天美國公布的稅號來看,集中于棒線材、焊管無縫管、型材類、電工鋼、熱軋類和冷軋類、以及彩涂鍍層類產品。從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的大類結構來看,棒材占10.6%,彩涂、鍍層板占12.1%,無縫管占10.8%,焊管占9.3%,電工鋼占0.9%,型材類占2.8%;熱軋+冷軋類占3.1%。。”
而從當前中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鋼材品種結構來看,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主要為其他鋼材(如鋼絲、鋼管接頭等)。2017年,其他鋼材占中國出口至美國鋼材總量的45%,其次為管材、板材、棒線材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加征關稅意味著中國鋼鋁產品出口美國將進一步受限,但影響有限。
原因在于前期“傷害”已近乎極限。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鋼鐵產品飽受貿易保護的傷害。美國先后給對中國鋼材實施了30多項的雙反征稅,中國的大部分鋼材早已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前期造成的傷害已近乎極致。”
自1996年以來,美國持續對中國的鋼鐵產品進行貿易調查和制裁。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18年2月15日,美國有169項政策針對鋼鐵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其中有29項涉及中國,約占17%。
正是在常年處于貿易壁壘之下,中國對美國的鋼材出口量逐年下降。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540萬噸,占當年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2.56%。經數年的貿易調查后,到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118萬噸,較2006年下降了78.15%,僅占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7%。在中國鋼材出口排名國家中,美國由2006年的第2位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分析指出,就鋼鐵行業來說,鋼鐵貿易近些年來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在美國對鋼鐵“232調查”前已經對十幾類產品采取了幾十項反傾銷、反補貼措施,涵蓋幾乎所有大類鋼鐵產品,且稅率幅度之高近乎禁止性關稅。
不過,值得中國企業注意的是,盡管美國市場已經是多年來壁壘重重的“彈丸之地”,但特朗普大力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或讓中國鋼鐵出口的其他主力戰場也受到沖擊。
近三年數據顯示,東南亞、韓國、中東三個區域是中國傳統鋼材出口目的地,這三個區域鋼材出口數量占到中國鋼材出口50%以上。平安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美國此前對鋼鋁全球性加征關稅亊件給其他國家提了一個醒,即大量出口美國存在貿易風險。接下來,其他國家可能會考慮其出口政策,轉而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迚行轉移。
因此,從長期來看,這將加劇其他鋼鐵出口大國對中國鋼材出口傳統優勢區域的爭奪,進而影響中國整個鋼材的出口形勢。
另外,鋼材作為眾多制造業的上游材料,美國基于“301調查”列出的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清單中,有很多出口產品也會間接影響鋼材需求。數據顯示,機械設備、家電等行業耗鋼量超過20%,如果這些行業產品出口受挫,勢必連帶影響鋼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