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成為去年霧霾主要成因成千夫所指。一時間,油替煤、氣替煤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恨不能一夜之間就讓煤炭從人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盡管,京津及其周邊等地近年來冬季開始用氣供暖,減少燃煤造成的污染。然而,泰山般的現實非短期內能完全移掉。預測表明,未來幾十年,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75%,占消費總量70%,煤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主導作用不會改變。今后的環保壓力依然嚴峻,霧霾等環保問題怎么解決,業內人士和專家一直認為,只有生產潔凈煤,才是煤企徹底擺脫盈虧周期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的萬全之策。
早在1985年,美國和加拿大為了解決兩國跨境酸雨問題,率先提出了“潔凈煤”概念。此后,人們將旨在減少污染、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燒、轉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術,統稱為潔凈煤技術。
據悉,通過實施潔凈煤技術,可以實現煤炭的清潔生產和供給,對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也都意義重大。有報道稱:以目前烏魯木齊市以及山西省、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等推廣使用的新型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技術為例,這項技術將煤炭燃燒效率提高到98%以上,節能環保率達到95%以上。
2012年科技部發布的《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發展潔凈煤技術被列為先進能源領域的重要技術方向,并指出我國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高效潔凈燃煤發電技術、先進煤轉化技術、先進節能技術、污染物控制和資源化利用技術。
據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內煤炭企業、科研機構主要從炭加工、煤炭高效潔凈燃燒、煤炭轉化、污染排放控制與廢棄物處理等四個方面著手研發清潔煤技術,并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專利申請、示范工程、設備制造等相關工作同步開展。如華能在天津IGCC示范電站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國內清潔煤利用領域做出了表率。
然而,目前“國內清潔煤利用效率較低,動力煤洗選率約55%,火電超臨界機組占總裝機容量不足10%,清潔煤利用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邱希哲指出,“由于清潔煤技術較難掌控、前期投入過大、補貼資金較少,煤炭企業在生產清潔煤問題上積極性明顯偏低,加之國家層面產業政策不夠嚴苛,清潔煤炭生產機制尚未對煤企形成足夠約束力,僅有煤炭巨頭在生產過程中會注意清潔生產。”
據悉,神華集團承擔的“綠色高效新型煤基能源系統”重大項目,研發和示范以煤為基礎、符合現代生態環境要求、可實現高效轉化和獲得高等級二次能源和含碳材料的新型工業技術系統,突破近零排放先進煤電、煤制氣體燃料、煤油共煉制特種油品、煤炭開采的水資源和生態保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七大工業化技術,并建立綜合集成示范系統,為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邱希哲表示: 要調動所有煤企研發和推廣的積極性,國家的環保政策、電價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應同步到位,煤炭企業才有動力、壓力和實力進行清潔煤的生產。
山西社會科學院能源所副研究員劉曄向媒體表示,應該強化政府對潔凈煤產業發展的引導,通過編制國家潔凈煤產業發展綱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實施國家潔凈煤產業專項計劃;健全潔凈煤產業開發綜合評價體系等手段,保證我國潔凈煤產業的順利發展。
近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201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通報會再次提出實現生產、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潔凈煤轉變的中長期發展思路。
“不過,少氣、缺油、富煤的基本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清潔煤產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在非常規天然氣、頁巖氣、新能源尚不足以擔當大任時,大力發展清潔煤對于煤炭產業升級轉型、能源結構調整而言意義重大。” 邱希哲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