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看,中國鋼鐵物流的發展還處于較低層次的運作階段,主要表現為:鋼鐵流通渠道冗長,分級不清,未形成通暢的網絡;物流成本高;物流專業化程度低,缺乏專業的物流服務提供商以及專業的物流解決方案;信息化程度低;大部分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無法充分發揮專業化分工優勢等。很明顯,現有的低層次運作的中國鋼鐵物流無法滿足生產和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成為了鋼鐵行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之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2016年,除了2015年外,中國鋼材表觀消費量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但增幅波動較大。2015年1-12 月,我國鋼材表觀消費量累計為10.2億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40%。2016年,我國鋼材表觀消費量為104279.00萬噸,同比上漲2.23%。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是世界上鋼鐵物流規模最大的國家。受益于國家投資拉動內需刺激,中國鋼鐵物流領域物流量巨大。據測算,中國鋼產量與物流量之比約為1:5,即每生產1噸鋼,需要5噸物流量。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鋼鐵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鋼鐵物流市場規模約為 56.90億噸流量;2017年前三季度約為41.49億噸流量。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共有25萬家左右的鋼鐵流通和物流企業,8萬多個鋼材市場。其中,中小型鋼鐵貿易企業的比重占了90%以上,并且以民營企業為主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現階段中國從事鋼鐵流通和物流企業數量過多,規模較小,許多企業利用“小而全”的運營模式,涉及加工、配送、倉儲、包裝等多個領域,整個行業還處于小而分散的階段,產業集中度低。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顯示,中國各類鋼材貿易商年銷售量在1000萬噸的企業很少見,500萬噸的只有3-4家,絕大多數企業的鋼材銷售量都在10萬噸以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日本,大的一級鋼材經銷商不超過10家,二級、三級經銷商不超過100家;在歐洲,有的大型鋼材經銷企業年銷售鋼材1600萬噸。中國鋼鐵銷售物流在產業集中度低的情況下還存在著明顯的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的現象。
地理區位上,各類鋼材交易市場和加工配送中心大多存在著經營規模較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地域運輸條件不佳等問題,如在同一區域重復建設功能趨同的加工配送中心或市場定位趨同的鋼材交易市場;在功能界定上,中國鋼鐵銷售物流產業鏈上也存在著明顯功能趨同,缺乏配套的金融、保險等中間服務的布局不合理現象,如據調查顯示,河北省98%的中小型鋼鐵流通和物流企業得不到任何金融機構的支持,企業面臨著融資難題。
近幾年來,中國鋼鐵物流加工發展很快,鋼鐵物流加工產能占到中國鋼鐵產量的10%左右。但總體上看,中國鋼鐵物流加工還處在起步階段,加工仍處在簡單的低端的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比,還相差甚遠。如西歐、日本和美國鋼鐵物流加工都已是成熟行業。
以美國為例,每年約有5000萬噸鋼材是通過鋼材服務中心儲存、加工和銷售的,占其總消費量60%以上,其中經加工后配送銷售的鋼材約占 30%-40%左右。這說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發展鋼鐵物流是轉變鋼鐵流通方式的關鍵,而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流通加工是大有作為的。
未來中國鋼鐵產業將進入后擴張期,在這個階段其產業發展的特征是擴張與轉型并存。一方面,在中國加快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條件下,中國鋼鐵市場仍處在擴張階段,但市場擴張的速度開始放緩;另一方面,市場面臨經營方式的轉型,這就有可能形成倒逼機制,推動鋼鐵物流加快發展。從美國鋼鐵物流發展的經歷看,其發展最快的時期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鋼鐵業達到飽和的時期,中國鋼鐵業也正面臨這樣一個轉型期,也是大力發展鋼鐵物流業的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