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一改以往煉鐵煉鋼的“傻大黑粗”形象,現如今卻頻頻上榜綠色環保榜單,原因何在?
隨著我國昂首邁入新時代,經濟增長也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亟待實現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如何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是鋼鐵企業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安鋼也不例外。在2017年斥資30多億元,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全流程干法除塵的鋼鐵聯合企業,大氣污染排放指標遠低于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基礎上,2018年安鋼綠色發展步伐更大,再度“大手筆”投入26億元,按照“成為行業的引領者、企業的標桿,治理技術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定位,全面啟動了包括煉鋼三次除塵、燒結機機頭煙氣二級吸附塔升級改造、焦化生化水深度處理等34個環保項目,致力于形成“固、水、氣”立體化治理新格局。與此同時,按照以城市中心區域和4A級旅游景區的高標準要求,再次斥資10億元,全面鋪開“公園式、森林式”園林化工廠建設。
為參加此次評選,安鋼詳實地展示了環保工作成績,從再造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理念、嚴格履行組織制度與保障措施、嚴格履行社會責任,到一系列高質量的環保治理效果,均做出了較為充分的闡述。安鋼突出的環保工作成績,獲得了“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安鋼現場核查組的一致認可,最終給出“主要指標達到了《鋼鐵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水平、在行業較早開發、使用多項清潔生產技術、環境風險管理有效、在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企業與城市和諧發展方面積極探索成效較為突出”等一系列頗為中肯的評價。因此,經過多環節嚴格評審后,安鋼從具備申報條件的21家申報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5家獲此殊榮的企業之一。
據悉,“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評選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每年審定、獎勵一次。評選中,企業除了要符合諸如開展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明顯改善環境質量與提高資源利用水平、資源消耗和環境質量指標均在行業居于先進水平、對行業發展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等基本條件外,還對企業的環境指標、管理指標、產品指標提出了更多更為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