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12日公布了首次采用統一的方法標準編制的“2+26”城市排放清單,提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非電行業重點排放源及重點污染物的強化管控措施。
2017年4月以來,中國開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并在大氣污染源治理方面開展了重點研究,首次采用統一的方法標準編制了“2+26”城市排放清單,據稱已建立“源類最全、數據量最大的區縣級精細化污染物排放清單”。
研究表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能源消費結構較為單一,煤炭消費比重大,煤焦生產、石油冶煉等能源加工企業集中。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2016年單位國土面積煤炭消費量高達每平方公里2000噸,一次能源消費中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的煤炭占比都超過四分之三。
從空間分布來看,該區域內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城市依次為唐山、天津、石家莊、邯鄲、淄博。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賀克斌提出,在產業結構方面,該區域內鋼鐵產能巨大、冶金企業扎堆,鋼鐵、焦化、冶金、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在唐山和晉冀魯豫交界地區高度集中,晉冀魯豫交界地區小冶金企業扎堆且裝備、治理、管理水平落后,且焦炭-鋼鐵、炭素-電解鋁產能的配比不合理,是下一步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區域。
賀克斌表示,在各種治理措施帶來的減排量中,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散煤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等措施減排了80%的二氧化硫和50%以上的一次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錯峰生產及重污染應急等臨時性措施對一次PM2.5、NOx和VOCs的減排比例超過40%。(完)
2017年4月以來,中國開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并在大氣污染源治理方面開展了重點研究,首次采用統一的方法標準編制了“2+26”城市排放清單,據稱已建立“源類最全、數據量最大的區縣級精細化污染物排放清單”。
研究表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能源消費結構較為單一,煤炭消費比重大,煤焦生產、石油冶煉等能源加工企業集中。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2016年單位國土面積煤炭消費量高達每平方公里2000噸,一次能源消費中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的煤炭占比都超過四分之三。
從空間分布來看,該區域內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城市依次為唐山、天津、石家莊、邯鄲、淄博。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賀克斌提出,在產業結構方面,該區域內鋼鐵產能巨大、冶金企業扎堆,鋼鐵、焦化、冶金、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在唐山和晉冀魯豫交界地區高度集中,晉冀魯豫交界地區小冶金企業扎堆且裝備、治理、管理水平落后,且焦炭-鋼鐵、炭素-電解鋁產能的配比不合理,是下一步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區域。
賀克斌表示,在各種治理措施帶來的減排量中,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散煤治理和“散亂污”企業整治等措施減排了80%的二氧化硫和50%以上的一次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錯峰生產及重污染應急等臨時性措施對一次PM2.5、NOx和VOCs的減排比例超過40%。(完)